五日零丁离虎穴,一家生死此渔舟。
已拌异地埋诗骨,竟有惊魂出逆流。
兵火余生成骇鹿,江湖何处著闲鸥。
严城永夜催歌哭,刁斗声声无限愁。
【注释】
奉母还长沙:回到长沙侍奉母亲。
暮泊城外:傍晚停船在城外。
枉问话:虚情假意地询问我的话。
慨然(kǎi rán)有赋:慷慨激昂地写了一首诗。
五日:五天前。
零丁:孤独的样子,形容处境艰难。
离虎穴:离开虎口,比喻处境危险或凶险。
一家生死:全家人生死未卜。
已拌:已经埋掉。拌,同“掩”。
异地:不同的地方。
惊魂:惊慌失措的灵魂。
逆流:逆水行舟,比喻逆境中前进。
骇鹿:指战乱时期,百姓惊恐不安,如同受惊的鹿一般四处逃窜。
江湖:指江河湖海,泛指民间社会。
刁斗声声无限愁:夜深时,听到军营中不断传来的更鼓声,让人感到无限的忧愁。
【赏析】
此诗是诗人于乾道六年(1170年)奉母南归,至长沙后所作,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家人和国家的忧虑之情。全诗情感深沉,意境开阔,语言简练,是一首反映时代风貌、寄托家国情怀的佳作。
首联“五日零丁离虎穴,一家生死此渔舟。”描绘了诗人在战乱中艰难南归的情境。这里的“虎穴”比喻战乱之地,诗人用“零丁”来形容自己孤立无援的处境,表达了内心的焦虑和恐惧。而“渔舟”则是诗人归家的载体,象征着希望和安定。
颔联“已拌异地埋诗骨,竟有惊魂出逆流。”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忧虑和挣扎。这里的“诗骨”比喻诗人的才华和志向,而“惊魂出逆流”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在逆境中的坚韧和不屈。
颈联“兵火余生成骇鹿,江湖何处著闲鸥。”进一步揭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和困境。这里的“兵火”指战争的硝烟,“惊魂出逆流”则暗示了人们在战争中的恐慌和无助。而“闲鸥”则象征着和平与安宁,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尾联“严城永夜催歌哭,刁斗声声无限愁。”则以夜深人静之时的歌声和更鼓声为背景,烘托出诗人心中的忧愁与哀怨。这里的“严城”指坚固的城池,代表着国家的安全与稳定;而“刁斗声声无限愁”则形象地描绘了士兵们在夜晚坚守岗位的情景,让人感受到他们的辛劳和牺牲。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战乱中的艰难南归之路及其内心的忧虑和挣扎,反映了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的现状。同时,诗人通过对家乡、亲人和国家的描写,表达了对和平与发展的渴望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