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日沧江岸,寒烟独树村。
空阶余鸟迹,落日满柴门。
心静闻天籁,行吟惜藓痕。
天涯知己隔,此意向谁论。
【注释】
寄怀陶村:寄托情怀于田园。
兼呈樾亭:与樾亭(人名)一起写诗。樾亭,即张樾亭,字樾亭,号霁轩,安徽歙县人,诗人,著有《霁轩诗集》。
沧江岸:苍茫的江岸。沧,青色。
寒烟独树村:寒冷的烟雾笼罩着一座孤独的小村庄。
空阶余鸟迹:空旷的台阶上残留下鸟儿的足迹。
落日满柴门:夕阳映照在柴门上。
心静闻天籁:心境平静时,能听到自然界的美好声音。
行吟惜藓痕:边走边吟咏,对苔藓的痕迹感到惋惜。
天涯知己隔:身处远方,与知己无法相见。
此意向谁论:这份思念之情无人可与共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寄情于陶村、寄情于友人张樾亭之作,全诗以景入诗,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对陶村、对友情的怀念和向往,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无奈。
首联“斜日沧江岸,寒烟独树村”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苍茫的江岸,寒烟笼罩着一座孤独的小村庄。这一句通过描写自然景观,营造出一种宁静、淡雅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颔联“空阶余鸟迹,落日满柴门”则进一步描绘了这一景象的细节。空阶上留下了鸟儿的足迹,夕阳洒满了柴门,给人一种温馨而亲切的感觉。这一句将自然景观与人物活动结合起来,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寂寞。
颈联“心静闻天籁,行吟惜藓痕”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情感。他心境平静,能够听到自然界的美好声音,同时也对苔藓的痕迹感到惋惜。这两句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欣赏和喜爱,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
尾联“天涯知己隔,此意向谁论”则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他身处远方,与知己无法相见,只能将这份思念之情寄托在诗歌之中,向远方的朋友倾诉。然而,这份思念之情却无人可与共论,只能默默承受着孤独与无奈。
整首诗以景入诗,情景交融,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物活动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比、衬托等手法使诗歌更加丰富多彩,富有韵味。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也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