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义廉耻四维立,纲常名教万古植。无愧于口无愧身,无愧于身尤汲汲。
妇人再醮知身污,若乃未婚心每惑。一身那可容二心,心失谁云身不失。
卓哉陈媛毓名闺,五经先生兰芽茁。习礼明诗幼字林,桃夭未赋所天卒。
烈女不肯更二夫,相从地下寻灵匹。见者哀号闻者悲,大吏上言采访实。
旌门表墓伫恩荣,文人诗歌盛缃帙。嗟予抱璞称未亡,传闻益觉心凄恻。
闲尝读书考《五经》,管窥《易》象参彖翼。男女暌而其志通,已字未娶可推测。
坤道含章利永贞,从一而终恒其德。苦节悔亡不节嗟,安节之亨甘节吉。
人心道心辨《尚书》,精一微危中允执。动罔不凶德二三,终始惟一臻厥极。
忠贞世笃缅家声,无忝尔祖躬自饬。《诗经》三复《柏舟》篇,髧彼两髦我仪特。
斯人去也矢靡它,勿匿初心矢靡慝。在室自誓首共姜,圣人取为后世则。

【诗句翻译与注释】正俗歌为陈媛作

正,正是,这里指“为陈媛所作的”之意。

礼义廉耻四维立,纲常名教万古植。无愧于口无愧身,无愧于身尤汲汲。

礼义廉耻是四根支柱,树立了良好的道德风尚。没有愧疚于口(言语),也无需愧疚于身,更何况对于自己的行为。

妇人再醮知身污,若乃未婚心每惑。一身那可容二心,心失谁云身不失。

女子再次出嫁会觉得自己被玷污,如果还未结婚,心中就会感到疑惑。一个人怎能容忍两个男人的心意共存,失去的是谁,却不知道。

卓哉陈媛毓名闺,五经先生兰芽茁。习礼明诗幼字林,桃夭未赋所天卒。

杰出的女子在名门闺房中培养品德,就像兰花那样茁壮成长。学习礼仪和诗歌,在童年时就已经打下了基础。还没有来得及表达自己的情感,生命就突然结束。

烈女不肯更二夫,相从地下寻灵匹。见者哀号闻者悲,大吏上言采访实。

烈女不肯再嫁第二任丈夫,她选择在死后寻找一个灵魂伴侣。看到她的人们哀悼,听到她的遭遇的人也感到悲伤。官员们上报此事,请求进行调查核实。

旌门表墓伫恩荣,文人诗歌盛缃帙。嗟予抱璞称未亡,传闻益觉心凄恻。

旌旗飘扬地标榜坟墓以荣耀之,文人墨客纷纷撰写诗歌来赞美。我抱着一块未经雕琢的玉称为“未亡人”,听闻这些更加感到凄凉和悲伤。

闲尝读书考《五经》,管窥《易》象参彖翼。男女暌而其志通,已字未娶可推测。

闲暇时光我翻阅经典书籍去研究《五经》,对《周易》中的卦象、卦辞以及卦变等知识进行考察。男子和女子虽然分隔两地,但他们的心志相通;既然已经订婚,那么未婚的女子就是可以推测的对象。

坤道含章利永贞,从一而终恒其德。苦节悔亡不节嗟,安节之亨甘节吉。

阴柔之道蕴含着美德,能够保持长久的贞洁;坚守贞操固然值得称赞,但过分的节俭也会带来后悔;只要内心安宁,守正道就能享受到幸福;适度节制则吉祥如意。

人心道心辨《尚书》,精一微危中允执。动罔不凶德二三,终始惟一臻厥极。

区分人心与天道需要辨别《尚书》的训诫,只有一心不二才是至善的境界;任何事情都不能偏离正道,始终如一才能达到最高的境界。

忠贞世笃缅家声,无忝尔祖躬自饬。《诗经》三复《柏舟》篇,髧彼两髦我仪特。

忠诚和正直在世上被广泛赞誉,不会辱没祖宗的名声。反复阅读《诗经·柏舟》这首诗,感慨年轻的时候我就以端庄美丽为榜样。

斯人去也矢靡它,勿匿初心矢靡慝。在室自誓首共姜,圣人取为后世则。

那个人离去之后就不再回来了,不要隐藏自己纯洁的心意;发誓要在年轻时就嫁给许共姜,这被圣人采纳作为后人效仿的典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