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兵不到草莱臣,闻喜犹能作颂声。
三载圣人劳旰食,万方赤子请长缨。
原知此辈鱼游釜,颇费将军灶减营。
拉朽摧枯好乘胜,河清还我旧升平。

【注释】

(1)八月十五日得四川官军扫荡安乐坪贼匪捷报二首:此诗作于乾元二年(759)。安乐坪在今四川彭山县南。诗人因闻捷而作此诗。

草:指边远地区。莱臣:泛指为国戍边的将士。

颂声:歌颂的声音。

三载:三年。圣人:皇帝,指唐肃宗。

拉朽摧枯:像拉倒腐朽的草木一样轻而易举。

河清:黄河水清,象征太平盛世。升平:太平安定。《尚书·洪范》有“五纪成天,岁乃有名”之说,五纪,即五行、金、木、水、火、土。河清,指大治。

【赏析】

乾元二年(759)七月,诗人被贬至渝州(今重庆)作司马。这年八月十五,接到四川官军扫荡安乐坪贼匪的捷报,便写下了这首诗。

开头两句:“谈兵不到草莱臣,闻喜犹能作颂声。”意思是说,我虽不懂军事,但听到捷报仍感到欢欣鼓舞;我还曾作过颂扬皇帝功德的诗句。这里,诗人把个人遭逢不幸与国家民族危难联系在一起,表达了自己对国事的关切和对时局的关注。

第三四句:“三载圣人劳旰食,万方赤子请长缨。”意思是说,天子为了国家大事而昼夜操劳,天下百姓渴望得到援救,希望朝廷早日平定叛乱。这里,诗人通过夸张手法,抒发了自己对国家民族安危的忧虑之情。

五六两句:“原知此辈鱼游釜,颇费将军灶减营。”意思是说,那些贼寇就像鱼儿游在锅中一样,很容易就将被消灭了;而我们却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才能打败敌人。这里,诗人通过对敌我双方的对比,表达了自己的忧愤之情。

七八句:“拉朽摧枯好乘胜,河清还我旧升平。”意思是说,我们的军队像拉倒腐朽的草木一样轻而易举就能取胜;等国家太平安宁之后,我们将恢复往昔的繁华景象。这里,诗人以胜利者的姿态,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未来的憧憬。

全诗以“捷报”为线索,从听到捷报到表达忧愤,再到憧憬未来,一气呵成;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深沉。诗人以自己的遭遇,表达了对国家民族安危的忧虑之情,也表达了对未来和平安定的美好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