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心醉陶彭泽,暗地师资杜少陵。
毕竟要还真面目,人豪才是戒来僧。
【解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通过题词表达自己对陶渊明和杜甫的赞美之情。陶渊明是晋宋之际的伟大诗人,他“不慕荣利,好读书”“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以归耕田园为理想。杜甫则是唐代著名的伟大诗人,他的诗歌反映了安史之乱后动荡的社会现实。
【答案】
译文:我一生沉醉于陶渊明的田园诗,暗中效仿杜少陵的诗歌风格。终究是要还原真实,人豪才称得上是戒来僧人。
注释:①“论”是评说的意思;②“陶彭泽”即陶渊明;③“杜少陵”即杜甫;④“真面目”是真实的、本来的面貌;⑤“戒来僧”指戒律束缚了僧人。
赏析:此诗是诗人在欣赏一幅书法作品之后写的题画诗。诗人通过对画面上人物形象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陶渊明、杜甫这两位古代杰出诗人的崇敬之情,以及对他们诗歌精神的理解和赞赏。
首句“一生心醉陶彭泽”,写诗人对陶渊明的崇拜之情。陶渊明是晋宋之际杰出的大诗人,他崇尚自然,淡泊名利,躬耕田园,过着隐居的生活。陶渊明的诗清新自然,质朴无华,充满了田园气息,深受人们的喜爱。所以诗人用“心醉”二字,把读者带入陶渊明的世界之中。
第二句“暗地师资杜少陵”,写诗人对杜少陵(即杜甫)的崇拜之情。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关心人民疾苦,敢于直面社会现实的黑暗面。杜甫的诗作,既有壮阔的视野,又有深沉的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因此,诗人用“暗地师资”“杜少陵”来表现自己的仰慕之情。
第三句“毕竟要还真面目”,写诗人希望诗人能像陶渊明和杜少陵那样,真实地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陶渊明的诗作,真实地描绘了他的生活经历、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使读者能够清楚地了解诗人的为人处世之道。杜甫的诗歌则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弊端和人民的痛苦,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诗人希望自己的诗歌创作也能如此。
尾句“人豪才是戒来僧”,是对前面三句的总结和升华。诗人认为,只有真正有志气、有才干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英雄豪杰。那些表面上遵守戒律、实际上却是束缚自己的僧侣们,是不能成为真正英雄豪杰的。
这首诗既表现了诗人对陶渊明、杜甫两位历史名人的崇敬之情,又体现了诗人追求真实自我、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