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桑已值山河改,看菊还怜甲子同。
千载子云朱仲晦,不将应璩比陶公。

种桑已值山河改,看菊还怜甲子同。

千载子云朱仲晦,不将应璩比陶公。

注释

  • 种桑:种植桑树,象征辛勤耕作。
  • 山河改:描述国家的兴衰变化。
  • 看菊:欣赏菊花,象征高洁的品格。
  • 甲子:指年号,这里指代特定的年份。
  • 子云:李斯的字,此处代指李斯。
  • 朱仲晦:朱文公的字,即朱熹,宋代著名的儒学家。
  • 应璩:魏晋时期诗人应璩的字。
  • 陶公:陶渊明,以其高洁的品质和隐逸的生活著称。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历史人物和自然现象来表达作者的观点。首句“种桑已值山河改”暗示了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动荡不安。次句“看菊还怜甲子同”则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历史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个人命运的担忧。第三句提到“千载子云朱仲晦”,朱仲晦是朱熹,一位儒家学者,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第四句“不将应璩比陶公”则批评了那些以个人利益为先的行为,指出真正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整体而言,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于社会和个人价值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古代贤人的敬仰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