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涛出没九万里,风露凄酸二十年。
果见神州飞海水,可容留命待桑田。

【注释】

①黄公度:即黄庭坚,字鲁直。江西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曾官吏部员外郎、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等职。公元105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被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后又被贬为黔南安置。公元1070年(元祐五年),苏轼逝世,黄庭坚以“党人”罪名被贬惠州(广东惠阳),再贬宜州(广西宜山)。公元1105年(绍圣四年),因诗获罪,谪居黔州(重庆彭水)。公元1106年(元符元年),又因诗获罪,谪居戎州(四川宜宾)。

②飞海:传说大禹治水时,将东海之水引至西北,使海水不淹九州。

③桑田:神话传说,说世界在不断地变化,陆地变成沧海,沧海变成陆地,如此周而复始。

【赏析】

《归国遇黄公度赋赠四首》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一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这组诗作于苏轼被贬惠州期间。公元1082年(元祐七年)春初,苏轼自岭南赴任黄州知州时,途经黄州,与黄庭坚相遇,遂作此诗赠送给黄庭坚。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深切的忧虑。诗前四句写景,抒发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后四句表达诗人对民族未来的关切和期盼。全诗语言平实质朴,情意深挚沉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第一首,首句“波涛出没九万里”,点明地点,交代了时间。第二句“风露凄酸二十年”,则写出了时间的长久,也暗示着诗人对故土的思念。第三句“果见神州飞海水,可容留命待桑田”,则是说祖国河山遭受破坏,但诗人仍坚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这首诗的意境高远,情感深沉,语言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它表达了诗人对故土、亲人和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同时,诗人也表现出了坚定的信念和对未来的信心。

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而且在艺术上也有独到之处。其最大的特点是用词简洁明了,没有华丽的词藻和堆砌的修辞手法。这种朴素的语言风格使得诗歌更加贴近生活,更加易于理解。同时,诗人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诗歌更具形象性和感染力。

“波涛出没九万里”一句,通过夸张手法描绘出了祖国河山的广阔无垠;而“风露凄酸二十年”则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此外,诗歌还巧妙地运用了典故和寓言故事,使得诗歌更具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