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花开缓缓归,花开犹自滞归期。
悬知今夜同看月,四处关山一样眉。
【译文】
听说蜀地已经花开,缓缓归去。花开了还自顾不暇,归期难定。我预料今晚和妻子一起看月亮,关山重重,眉间一样忧愁。
【注释】
报道:听说。
蜀道中杂诗:作者在蜀中途中的诗作。
缓缓:慢慢地。
滞:停留。
悬知:料想。
今夜:今天晚上。
同看月:一起欣赏月光。
这里指忧思之情。
报道花开缓缓归,花开犹自滞归期。
悬知今夜同看月,四处关山一样眉。
【译文】
听说蜀地已经花开,缓缓归去。花开了还自顾不暇,归期难定。我预料今晚和妻子一起看月亮,关山重重,眉间一样忧愁。
【注释】
报道:听说。
蜀道中杂诗:作者在蜀中途中的诗作。
缓缓:慢慢地。
滞:停留。
悬知:料想。
今夜:今天晚上。
同看月:一起欣赏月光。
这里指忧思之情。
【注释】 挽:吊唁。张之洞:人名。定策:指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哀王室:指清王朝的覆灭。 异:不同。一麾,古代一种官名,这里指大元帅。昭陵:即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的陵墓。 【赏析】 这首挽诗是光绪皇帝为悼念已故的张之洞而作的。 “知公为社稷而生”一句,表明诗人对张之洞的崇敬之情。张之洞(1837~1909),字季同,号香涛,湖北汉阳人。道光年间举人,咸丰初年进士,曾先后主持过洋务、练兵、办矿
月夜闻笛 嶰谷幽篁啸风雨,孤生童童音独苦。 伶伦截管象龙吟,吹满阳柯散阴羽。 流传世上知音稀,今夜月明吹者谁。 沉吟压抑断还续,悠扬满野幽且悲。 春莺百啭清如水,孤鹤移巢中夜起。 幽闺思妇忆关河,下国迁臣去乡里。 众山籁静寒乌栖,此时呜咽遂成啼。 凝心寂听起吟望,怆然怀古沾裳衣。 在昔公孙裁律管,𢇦统黄钟众清满。 音清易苦感人情,缠绵发爱方思返。 堪嗟古乐尽销沉,谁知声理感人深。 琴谱广陵成绝响
诗句解读与赏析: 1. 枣实离离谥洞箫,黄钟春转柳条条 -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春天的景象。"枣实"可能指的是枣树结出的果实,象征着成熟和丰收;而"谥"在这里可能是“遗”的意思,表示这些果实被遗弃在树下。"黄钟春转柳条条"则形象地描述了春天的柳条在微风中摇曳的情景,黄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音乐调式,这里用来比喻春天的节奏。 2. 长干来路是江皋 - 这里的“长干来路”指的是一条通往江边的大道
【解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词,上片写秋日林中雨后之景,下片写玉关外边塞景象和烽火。全词以冷色调为主,营造凄清悲凉之感。 “吹水落秋阴,乱叶响林声湿。笳吹雁惊寒雨,忆燕帘风入。”此句是说,风吹过水面,落叶纷纷飘落,树林被雨水打湿了,一片凄凉的景象。“笳吹雁惊寒雨”中的“笳吹”,是北方边地常见的乐器,声音哀婉凄绝。“雁惊寒雨”一句则写出了天气寒冷,飞鸟都因受惊而飞走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凄凉气氛
【注释】 1. 菩萨蛮:唐教坊曲名。本为胡乐,唐时始入燕乐。 2. 罗襟密掩丁香结:丁香是红色的花朵,这里比喻相思之苦;结,指绣有丁香的丝带。 3. 春寒病转回潮热:春天的寒冷使得人身体发热。 4. 单梦悔愁痴:独处的时候会后悔自己的思念之情太过执着。 5. 灵犀不自持:形容思念之情深厚,无法控制。 6. 霜娥同耐冷:霜娥指嫦娥,因为嫦娥是月中的仙女。 7. 惊照婵娟影:嫦娥的倩影被风吹动
卜算子 汉转夜无人,心事微云卷。欲约凉蟾说到明,愁被残钟限。 帘动有微波,梦瘦江湖远。南去霜天一雁无,字更风吹断。 译文注释 汉转夜无人,心事微云卷。欲约凉蟾说到明,愁被残钟限。 【注释】:汉:指汉代;夜:指夜晚;心事:心中思念;微云卷:指心情忧郁;欲约凉蟾到明:指想与月亮约会直到天明;残钟限:指残破的钟声限制了时间的流逝。 帘动有微波,梦瘦江湖远。南去霜天一雁无,字更风吹断。 【注释】
好事近 蛩雨落灯昏,帘湿月黄风急。梦入苍烟人语,动梅根消息。 平芜立处是天涯,愁剩一江碧。鸦外青青数点,似楼兰山色。 译文: 秋夜的蟋蟀声中,灯光昏黄,窗帘因雨而湿润,月光显得黯淡。风声急促,仿佛带着一丝凄凉。梦中仿佛听到了远处苍茫的烟雾中传来的人声,触动了梅花树下的秘密。 在这片平坦的原野上,似乎到了天涯之外。只剩下一江的水,显得如此清澈,仿佛只有碧绿。在远方的天际线上,有几点淡淡的绿色
卜算子 凉月上初更,又到愁时候。掩镜生防见泪痕,却见灯前瘦。门外散歌尘,深院苍苔旧。不怪罗衣舞后单,只怪春寒久。 注释: - 凉月:明亮的月光。 - 上初更:过了午夜十二点。 - 又到:又到了。 - 愁时候:忧愁的时候。 - 掩镜:关上门。 - 生防:担心。 - 却见灯前瘦:在灯光下显得更加消瘦。 - 散歌尘:唱着歌曲,扬起尘埃。 - 深院:深幽的院子。 - 苍苔:青苔
菩萨蛮 口生石阙如何语,生前只有伤春苦。莫唱华山畿,秦王未卷衣。 燕梁尘自落,密语惺惺觉,残月梦醒时,乱蝉如马嘶。 注释: 1. 菩萨蛮:词牌名,又名《菩萨鬘》、《子夜歌》,双调六十六字,有五十五字、五十六字两体。 2. 石阙:石碑。 3. 伤春苦:指春天易使人感伤。 4. 莫唱华山畿:不要吟唱《华山畿》这样的诗。 5. 秦王:指唐明皇(李隆基)。 6. 燕梁:指代长安城。 7. 密语惺惺觉
【注释】 凭栏:指倚在栏杆上,远望。堪惆怅:值得感伤、惆怅。怨青禽:埋怨归去的鸟儿。天长海水深:天长水也深,比喻相隔遥远。隔河星几点:隔着河水看见几点星。花露盘中见:花露在盘子里。银烛自心知:心里明白,用蜡烛照亮蚕丝。 【赏析】 此词写春日怀人之情。全词语言清丽,情意缠绵。 上片起首三句写登楼眺望之景。层楼,即楼阁,这里指高楼。风雨交加之中,作者凭栏远望,只见西角断虹残照映出一片凄迷景色
这首诗出自李白的《入朝作》,是一首杂诗。全诗共四句,每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感悟。 - 第一句“乘传空持谕蜀文”,意思是说虽然我持有传达皇帝旨意的诏书,但却没有机会去四川(蜀)传达,只能空手而归。这里的“乘传”指的是乘坐驿车,是一种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而“谕蜀文”则是传达给四川的诏令。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未能亲自到达目的地的无奈与遗憾。 - 第二句“更无排马到公门”,意思是说即使有马车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祜的《归国遇黄公度赋赠四首》中的第二首。全诗如下: 归国逢黄公度,赋诗留别意难酬。 明灯清酒照金徽,海客新从海外归。 丝竹能陶君且听, 新亭对景莫沾衣。 注释: - 归国逢黄公度,赋诗留别意难酬:在回国途中遇到黄公度,于是赋诗以作留念。 - 明灯清酒照金徽:明亮的灯光和清澈的酒水照亮了金色的酒杯,形容宴会的华丽。 - 海客新从海外归:像海上归来的客人一样
【注释】 ①黄公度:即黄庭坚,字鲁直。江西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曾官吏部员外郎、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等职。公元105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被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后又被贬为黔南安置。公元1070年(元祐五年),苏轼逝世,黄庭坚以“党人”罪名被贬惠州(广东惠阳),再贬宜州(广西宜山)。公元1105年(绍圣四年),因诗获罪,谪居黔州(重庆彭水)。公元1106年(元符元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新妆》。下面是对每个诗句的逐句释义: 1. 银烛 - 银色的烛火,常用来比喻明亮的光辉或象征纯洁。 2. 心灰泪已干 - 形容心情极度沮丧,泪水流干了,内心不再有波澜。 3. 落花三嗅费汍澜 - 这里“三嗅”可能是指多次闻香,而“费汍澜”意指因过度沉醉而感到悲伤。这句表达了一种因过度欣赏而产生的伤感情绪。 4. 从今洗面须成笑 - 表示从现在开始
银烛 海西残雪鬓星星,羞向丹青乞写形。 便觅鸱夷单舸去,五湖烟水唤樵青。 注释: - 银烛:银色的蜡烛,借指明亮的烛光。 - 海西:指大海之西,即浙江东部一带。残雪:指冬末积雪未融尽的景象。鬓星星:形容白发蓬松散乱的样子。羞向丹青乞写形:意思是不愿在绘画上描绘自己。丹青:古代绘画用的主要颜色。 - 便觅:便要去寻找。 - 鸱夷:传说中的一个鱼头人身的怪物,据说能浮在水面上行走,常被用作隐士的代称
感旧诗其二 谁举驺虞解事幡,少留灵琐望千门。 尧城近似苍梧远,一酬长星酒尚温。 诗句释义 1. 谁举驺虞解事幡:这句话描绘了一幅古代祭祀的画面,象征着一种权威或秩序的象征。驺虞是传说中的一种神兽,代表着祥瑞和威严。此处的“谁”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人物,他们举起象征权威的驺虞旗帜,象征着对某种秩序或规则的维护。 2. 少留灵琐望千门:这里的“灵琐”指的是神灵之门,即神祇居住的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