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人每恨得书难,比至书来不忍看。
已为家贫伤米贵,何堪岁暮惜衣单。
霜枯塞草山俱瘦,雨减汾河水正乾。
好挟太行云两片,相随征骑到长安。

得家书作

羁人每恨得书难,比至书来不忍看。

已为家贫伤米贵,何堪岁暮惜衣单。

注释:

  • 得家书作:收到家书后所做的一首诗。
  • 羁人:在外漂泊的人。
  • 每恨:常常感到遗憾。
  • 比至:等到。
  • 书来:家书到达。
  • 不忍:无法忍受。
  • 已为:因为。
  • 家贫:家境贫寒。
  • 伤米贵:因为家里贫穷,连米都买不起了。
  • 何堪:怎么忍受得了。
  • 岁暮:年底,指农历年末。
  • 惜衣单:因为穷困而担心衣服穿不暖和。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收到家书后所作,表达了他对家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生活艰辛的感慨。
    首句“羁人每恨得书难”,写出了诗人在外漂泊的无奈与孤独。他常常感到遗憾,因为在远方,无法时常收到家中亲人的消息。
    颔联“已为家贫伤米贵,何堪岁暮惜衣单”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生活困境。他因为家境贫寒,连米都买不起,更不用说其他的生活所需了。而到了年底,天气寒冷,他更是担心自己的衣服穿不暖和,这种担忧让他倍感凄凉。
    颈联“霜枯塞草山俱瘦,雨减汾河水正乾”则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通过写景来衬托诗人的心情。他看到塞外的草都已经枯萎,连山都显得消瘦,而汾河的水也因为天旱而变得干涸。这些景象都让人感到凄凉、萧条,更加深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助感。
    尾联“好挟太行云两片,相随征骑到长安”则是表达了诗人的决心和希望。他希望能像挟着太行山上的云一样,带着坚定的意志去面对生活的艰难险阻。同时,他也期待着能够早日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
    整首诗以诗人的家书为契机,通过对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描绘,展现了一个羁旅在外、生活艰难、心怀家国的诗人形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