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晴常听月,无月听偏难。
海怒声疑近,溪喧势作寒。
闲枝惊鸟宿,野渚洽鱼欢。
梦与诗争局,诗成梦亦残。

夜眠听雨的注释:

遇晴常听月,无月听偏难。指在下雨时容易入睡,在晴朗的日子里则难以入梦。

海怒声疑近,溪喧势作寒。海上波涛汹涌,发出的声音好像在逼近;山间溪水喧哗,仿佛要结冰似的。

闲枝惊鸟宿,野渚洽鱼欢。树枝上惊飞的鸟,栖息下来;湖中游弋的鱼,欢快地游动。

梦与诗争局,诗成梦亦残。梦中的诗意和现实生活争夺着控制权,而当诗歌创作完成之时,梦境也变得支离破碎。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夜晚听雨的诗,通过描述不同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首先,诗人以“夜眠听雨”开篇,表达了自己在夜晚独自静卧时,聆听雨声的心境。接着,诗人用“遇晴常听月,无月听偏难”来表达自己在不同情况下对听雨的感受。在晴朗的日子里,月亮的皎洁月光让人心旷神怡;然而,在没有月亮的夜晚里,人们往往难以入眠,因为雨水的滴滴答答声更加扰人。

“海怒声疑近,溪喧势作寒”这两句描述了诗人在海边和山间的雨中景象。海的波涛汹涌澎湃,仿佛要逼近岸边;山间溪水的喧嚣声让人感觉仿佛已经结冰。这些景象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自然界的壮美和宁静。

“闲枝惊鸟宿,野渚洽鱼欢”描绘了雨中的鸟儿和鱼儿的景象。树枝上的鸟儿被雨水惊醒后,纷纷飞走寻找避雨的地方;湖中的鱼儿在水中畅游,似乎也在享受这场突如其来的雨天。这些细节描写增加了诗句的生动性和画面感。

“梦与诗争局,诗成梦亦残”是诗人对自己梦境和诗歌创作的反思。诗人在梦中与现实生活争夺控制权,但当诗歌创作完成后,梦境也随之破碎。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夜晚听雨的情景和内心感受,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同时,诗人通过对梦境和诗歌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