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来一故吾,衰颜无奈白髭须。
只应遍处题诗句,莫问量江事有无。
注释:十五年来我依然坚持写诗,但容颜已老,无法再像年轻时那样挥洒自如。只应该在各处题写诗句,不必在意是否能解决长江之患。
赏析:诗人用“一故吾”、“无奈”等词表达出对岁月流逝、年华逝去的感慨;用“衰颜”和“白发”、“量江事有无”等词表达了诗人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对世事沧桑的感慨。整首诗歌抒发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无奈以及对于世事变迁的感慨。
十五年来一故吾,衰颜无奈白髭须。
只应遍处题诗句,莫问量江事有无。
注释:十五年来我依然坚持写诗,但容颜已老,无法再像年轻时那样挥洒自如。只应该在各处题写诗句,不必在意是否能解决长江之患。
赏析:诗人用“一故吾”、“无奈”等词表达出对岁月流逝、年华逝去的感慨;用“衰颜”和“白发”、“量江事有无”等词表达了诗人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对世事沧桑的感慨。整首诗歌抒发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无奈以及对于世事变迁的感慨。
【解析】 这是一首七律。首联“浓雾不为雨,乘朝向北行”是说浓雾并不妨碍出行,早晨起来就乘着大雾向北方行进了。诗人的出行,本是为了赴任。但当他一出门,就遇到这样的浓雾天气,他的心情便不平静起来了。颔联“此中有长恨,回首意难平”写诗人在北去的路上所见到的景色,感到的是长恨和难以平复的心情。颈联“冀作南山豹,新闻出谷莺”写诗人的愿望:希望能做南山里的豹
解析: 1. 第一句: - 诗句:"明识忧无用,忘忧实不能。" - 译文:我清楚地知道忧虑是没有用的,但试图忘记它却无法做到。 - 注释: - "明识忧无用":明确认识到忧虑是无用的。 - "忘忧实不能":尝试忘记忧虑却是做不到的。 - 赏析: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忧虑无用性的深刻认知。虽然意识到忧虑无益,但他也意识到了消除这种情绪的困难。 2. 第二句: - 诗句:"安危思覆卵
【解析】 本诗为五言绝句。第一、二句是首联,点明题意;三、四句是颔联,写自己与故臣的别情;五、六句是颈联,写自己与朋友的友谊和交往;七、八句是尾联,写自己对友人的关心和牵挂。全诗表达了诗人因故人远逝而伤怀,但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怀和思念之情。 【答案】 别岛山川异,伤怀是故臣。 同心为千载,分手记初春。 志士尊声气,东都重缙绅。 折寄不嫌频
【解析】 “隐心甘作苦,逐逐却难禁”意思是:内心甘愿忍受痛苦,但行动上却不能自制。“计拙忧成老,身闲喜独吟”意思是:计划不周而担心变老,身体闲适而喜欢独自吟诵。“尘嚣浑欲脱,山水试相寻”意思是:尘世的喧嚣似乎可以摆脱,山水之美可去寻觅。“满路芙蓉发,秋光已觉深”意思是:满地的荷花开放了,秋天的阳光已经很浓了。 【答案】 发新港途中即事 发新港路上,我遇到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 内心甘愿忍受痛苦
【注释】 隩草戊戌:即顺治十五年(1658年)。隩,同“豫”。隩草,指《豫章行》。 仲冬和韵:指应时作诗。仲冬为农历十月,此句意谓此时作和韵诗。 其三:指第三首。 义旗嗟越绝,剩得此顽民:意思是说,义旗已到,但中原的人民还是被敌人占据着,他们还是像顽石一样顽固不化。义旗,这里指抗清军队。嗟,叹息。 矫矫心如石,丝丝鬓欲银:意思是说,这些顽民的心志坚如磐石,而头发已经稀疏了
隩草戊戌1654仲冬和韵 其一 宁不怀乡国,并州说暂居。 无枝空绕树,弹铗又歌鱼。 炼骨危疑集,盈头珍惜梳。 感追无限际,悔绝昔年裾。 注释: 隩草:地名,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北部。 戊戌:古代纪年法,指的是1654年。 仲冬:农历十二月份。 和韵:即同韵诗,用相同韵部的字来填写诗歌的韵脚。 并州:古代地名,位于今山西省太原市一带。 说:这里是陈述的意思。 无枝空绕树:比喻没有依靠或支撑
【注释】 隩草:即“草”字,指野草。 戊戌:即“五”字,这里用作虚数,泛指某年。 仲冬:指冬季的第二个月,农历十月。 和韵:即作诗以应和别人的诗词。 其六:指这首诗中的第六句。 非:表示否定的意思。 谋:谋求、谋取。 衣食:食物和衣服。 人闲:人闲着的时候。 心却忙:心中却很忙碌。 声联:声音相呼应。 随地义:根据当地的道德观念。 力任一身纲:力量承担着整个家庭或社会的重任。 无憾:没有遗憾。
注释: 随时却不闷,而闷实难排。 随时:随时随遇而安,不拘于时。 浪撼江空雨,风翻天半霾。 浪撼:浪花拍打,形容江面波涛汹涌。 风翻:狂风卷起,形容天空乌云密布。 半霾:一半阴暗,一半晴朗,形容天气多变。 热肠知未冷,晚节慎无乖。 热肠:热情的心肠,指人对朋友的关心和照顾。 晚节:晚年的品行和操守,指人的晚年应该保持高尚的品质。 慎无:务必,要谨慎。 乖:违背,错误。 荣辱渔家少,乘潮又泛箄。
这首诗是作者在1654年仲冬,应和李长源的《隩草戊戌》诗所作的第四首。全诗共八句,每句都紧扣主题词,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回忆以及对现实的无奈。 注释: - 隩草戊戌:指1654年的农历十二月。 - 得兴灵武业: 获得兴旺发达的事业。 - 谁作李长源: 李长源是谁?这里可能指的是李长源的同乡或者朋友。 - 天宝人凭说: 天宝年间的人还在谈论吗?天宝是唐玄宗时期的年号(742-756)。 -
注释:分根种植就生枝条,炎热的地方空作雪霜思。看他尽有参天势,只为孤贞尚寄篱。 赏析:诗人借咏篱竹表达自己志向高远、坚守清白的节操,同时也寄托了对仕途坎坷的感慨和无奈之情。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篱竹描绘得栩栩如生,形象生动。同时,诗人通过对篱竹的描写,也表达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追求
【注释】: 1. 庭中白菊新开:庭院中的白菊花盛开着。新妆:化妆,打扮。胭脂:红色的化妆品。移向灯前:把花移到灯光前。赏一卮:斟酒给花。卮(zhī):古代的一种酒器。 2. 不觉更深花共醉:不知不觉中,花和人一起陶醉了。更:深夜。 3. 影随斜月舞迟迟:花儿的影子随着斜阳而摇曳不定。迟迟:缓慢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庭中白菊盛开的诗。全诗语言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注释: 癸卯:农历六月十五日,即端午节。 栖迟:指悠闲自在地生活。 离骚:屈原的代表作,这里借指诗歌和酒。 筇:竹子做的拐杖,古人以之代步。 蒲香:用蒲草制成的香。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慎在端午节时所写。诗中杨慎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诗歌、酒的痴迷。首先,他自嘲说自己的生活过于安逸,没有像古人那样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然后,他又说自己因为不读屈原的《离骚》,所以只能写诗。最后
【注释】 释迦果:梵语的音译,是佛教中一种象征性的物品。它由一个“摩尼宝珠”和一个“菩提叶”构成。释迦果在佛教中代表佛法,而菩提叶则代表觉悟的心。释迦果象征着佛祖释迦牟尼的智慧和慈悲,也象征着佛法的普渡众生。 称名颇似足夸人:这里的“称名”指的是称颂或赞颂。诗中的“称名”可能是指对释迦果的赞美之词。诗人通过称颂释迦果,表达了自己对佛法的敬仰之情。 不是中原大谷珍:这里的“中原”指的是中原地区
【注释】 (1)“种出蛮方”:指从南方蛮地引进的水果柑桔。 (2)“味作酸”:指味道酸酸的。 (3)“熟来包灿小金丸”:指成熟的果实呈金黄色,像小金色的丸子一样。 (4)“假如移向中原去”:如果把这种柑橘树移植到中原(指中国)。 (5)“压雪庭前亦可看”:即使把它压在雪地里庭院里也能看到它的美丽(指橘树)。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橘树的喜爱之情。 第一句写从南方引入的橘树,其种出来的果实酸酸的
【注释】 椰子:一种热带水果,外壳内含有白色乳汁。 凝肪径寸浮:指椰子的果肉中含有丰富的脂肪,可以提炼出油脂。 番人:这里指居住在海南的少数民族——黎族。 法制为油:将果肉加工成可食用的油脂。 灯檠(qíng):古时用来照明的器具,这里指油灯。 芝麻:这里泛指植物油,因为古代没有现代意义上的“芝麻油”。 岁不收:每年都没有收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海南黎族人民利用椰子生产食用油的历史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