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淮交汇板桥头,风景高梁局未收。
天半楼台开夕市,夜深箫鼓过中流。
繁华返复两黄鹄,人事漂零一白鸥。
莫怪杜陵遥痛哭,千门萧瑟曲江秋。
《板桥》
板桥
青淮交汇板桥头,风景高梁局未收。
天半楼台开夕市,夜深箫鼓过中流。
繁华返复两黄鹄,人事漂零一白鸥。
莫怪杜陵遥痛哭,千门萧瑟曲江秋。
译文
青淮河的河水交汇在板桥的一端,那里的风景依旧美丽,但已经无法收回曾经的辉煌。
天空中高楼耸立,仿佛在黄昏的市场中开张,而夜晚,则伴随着箫鼓声穿越于江流之上。
昔日的繁荣如同飞翔的黄鹄一样短暂,而人事变迁如同飘摇的白鸥一样无常。
不要奇怪杜陵(杜甫)会在这里遥哭,因为这里已是曲江的秋天,一切都显得格外凄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图景,通过板桥和青淮河的自然景观,展示了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以及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
第一句“青淮交汇板桥头,风景高梁局未收。”以青淮河作为背景,板桥作为焦点,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江南水乡画面,同时表达了诗人对曾经辉煌历史的怀念和感叹。
第二句“天半楼台开夕市,夜深箫鼓过中流。”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将楼台和市场的景色刻画得如诗如画,营造出一种繁华而喧嚣的氛围。夜幕降临时,箫鼓声穿越在清澈的江水中,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第三句“繁华返复两黄鹄,人事漂零一白鸥。”用黄鹄和白鸥来比喻人生的起落和变迁,黄鹄象征着过去的繁华和荣耀,白鸥则代表着现在的生活状态和命运多舛。这种对比强调了时间的无情和世事的沧桑。
最后两句“莫怪杜陵遥痛哭,千门萧瑟曲江秋。”借用杜甫的典故,表现出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对当前萧条景象的感慨。这里的“曲江”不仅指代一个地方,更是一种文化、历史的积淀,表达了一种对过往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现实无奈的叹息。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变迁和生命的无常,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