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类分歧途,心为不羁马。
衔勒一以缓,顿辔若襄野。
塞阱杜其几,蔽明义已下。
见好思则迁,觼軜不可把。
素衣倏染缁,康庄终焉舍。
哲人懔朽索,养之以欲寡。
顾其驰骛念,犹同金在冶。
朱君防衔撅,御以风与雅。
科斗辨周鼎,雷回罗商斝。
峄山秋访碑,漳台春寻瓦。
竹窗炉熏清,摩挲日陶写。
世无九方歅,谁学古人者。
兹譬鸣和鸾,协采齐肆夏。
昔为江汉游,悔未结汐社。
徒令望晴川,思君如白也。
【注释】:
万类分歧途,心为不羁马。万类:指世间万物。途:路。心为不羁马:比喻人的心灵不受约束。
衔勒一以缓,顿辔若襄野。衔:口含。勒:马嚼子。缓:放松,松弛。顿辔:放掉马的缰绳。若襄野:如同在荒野上休息。
塞阱杜其几,蔽明义已下。塞:堵塞,阻塞。阱:陷人的洞坑。其几:它的意思。蔽:遮。明义:明智的道理。已下:已经下来。
见好思则迁,觼軜不可把。见好:见到好的事物。思则迁:思考就会改变。觼軜:同“踟蹰”,徘徊不进的样子。
素衣倏染缁,康庄终焉舍。素衣:白色的衣裳。倏:忽然。染缁:染黑色。康庄:平坦宽敞的大路。焉:哪里。舍:停下来。
哲人懔朽索,养之以欲寡。哲人:聪明的人。懔:害怕。朽索:腐烂的绳索。养:养育。以:而。欲寡:欲望少。
顾其驰骛念,犹同金在冶。顾:回头看。驰骛:奔驰追逐。念:思念。犹:还是。同:好像。
朱君防衔撅,御以风与雅。朱君:即朱公叔阳,字叔阳。衔撅:衔枚,古时行军秘密行动用的口衔枚令,后用为隐士之称。御:驾驭。以:用。风:风俗、风气。雅:文雅。
科斗辨周鼎,雷回罗商斝。科斗:文字。周鼎:周代的青铜器。雷回:雷声中传来声音。罗:聚集。商斝:商朝的青铜器。
峄山秋访碑,漳台春寻瓦。峄山:泰山下的峰岭。漳台:地名,今河南禹县西北有漳水台。
竹窗炉熏清,摩挲日陶写。竹窗:竹制的窗户。炉熏:烧香熏烟取暖。陶写:陶冶性情。
世无九方歅,谁学古人者。九方歅:汉代人张衡,字平子,善鼓琴,曾作《定情赋》、《西京赋》。这里借指古人。
兹譬鸣和鸾,协采齐肆夏。兹:这。譬:比方,比喻。鸣和鸾:和鸣的鸾鸟。和:和谐一致。
昔为江汉游,悔未结汐社。江汉:长江和汉水,泛指长江流域。
徒令望晴川,思君如白也。徒令:白白地,徒然地。望晴川:望着晴朗的河流。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自题“丁卯冬日作”。丁卯,宋宁宗嘉泰元年(1204),作者此时四十岁,任国史编修官。这首诗是作者在冬天写的,抒发了自己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和对名利看淡、回归自然的人生态度。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耐人玩味。
第一联“万类分歧途,心为不羁马。”意思是说世间万物各有各的路,而人的心灵就像一匹不受拘束的骏马一样自由自在。
第二联“衔勒一以缓,顿辔若襄野。”意思是说口含着缰绳却故意放松,放掉了马匹的缰绳让它在野外休息。
第三联“塞阱杜其几,蔽明义已下。”意思是说堵塞陷阱,不让其接近;掩盖真理,使其不能彰显。
第四联“见好思则迁,觼軜不可把。”意思是说看到了好的就想要得到它;但一旦得到之后又觉得不够好而想要更多的,这种追求永无止境。
第五联到第八联是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感慨。
第九联“素衣倏染缁,康庄终焉舍。”意思是说白色的衣裳突然被染上了黑点,平坦宽阔的大道最终也要停下脚步。
第十联“哲人懔朽索,养之以欲寡。”意思是说聪明的人害怕腐朽的绳索,用欲望少来养护自己。
第十一联“顾其驰骛念,犹同金在冶。”意思是说回头看看那些追逐名利的人,他们的内心跟金子在冶炼炉里一样炽热。
第十二联“朱君防衔撅,御以风与雅。”意思是说朱公叔阳懂得如何隐藏自己的锋芒,用风和文雅来驾御自己。
第十三联“科斗辨周鼎,雷回罗商斝。”意思是说篆刻的文字能够辨别出周代的青铜器,雷声中传来的声音能让人联想到商朝的铜器。
第十四联“峄山秋访碑,漳台春寻瓦。”意思是说秋天去泰山下的峰岭游览碑刻,春天去漳台寻找陶瓦的遗迹。
第十五联“竹窗炉熏清,摩挲日陶写。”意思是说在竹子做的窗户旁烧香熏烟取暖,看着太阳慢慢升起,陶冶性情。
第十六联“世无九方歅,谁学古人者。”意思是说当今世上没有像张衡这样的贤人,又有谁能够学习古代圣贤的做法呢?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人生哲理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名利看淡、回归自然的人生态度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