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秋偏得月,竹径翠烟空。
梵语含虚籁,虫吟答晚风。
野潮冲路断,篝火出林红。
回首诗情远,苍茫一望中。
【注释】
- 和抱生真如庵夜归:与抱生先生在真如庵夜归。
- 得月原韵:应和“得月”的韵脚,即《秋兴八首》之八。
- 竹径翠烟空:竹林小径上笼罩着一片青翠欲滴的烟雾。
- 含虚籁(lài):《楞严经》云:“声闻闻空,菩萨闻空而实有。”这里指梵文佛经中的空灵声音。
- 虫吟答晚风:蟋蟀的叫声回应着晚风吹过的声音。
- 野潮冲路断:野外的潮水冲断了路。
- 篝火出林红:营火映红了树林。
- 回首诗情远:回头望向远方,感叹自己的诗情已远离尘世。
【译文】
寻找秋天偏得到月色,竹径中弥漫着青翠欲滴的烟雾。
梵语中包含着虚无缥缈的声音,蟋蟀的鸣叫回应着傍晚的风。
野外的潮水冲断了道路,篝火在树林中燃烧起来,映照出一片通红。
回头望去,我那诗意的生活已经远远地被抛在了身后,只剩下茫茫的天地。
【赏析】
这首诗以“寻秋”、“得月”为题,描绘了一幅宁静、淡雅的夜景图。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内心的感受。全诗以静为主,以动衬静,将夜晚的静谧与内心的孤寂巧妙结合,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效果。同时,诗人也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活、情感的独特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