厜㕒峭壁耸云端,高阁千寻俯激湍。
隔岸潮声凭槛听,过江山色卷帘看。
雕盘寥廓秋风急,帆入空蒙夕照残。
极目长天杳无际,楚云漠漠不胜寒。
这首诗的作者是李流芳,创作于明代。诗中描绘了观音阁周围的自然风光和壮丽景色,以及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第一句“厜㕒峭壁耸云端,高阁千寻俯激湍”,描写了观音阁所在的山势陡峭,高耸入云,而观音阁本身则凌空而立,俯瞰着湍急的江水。这里运用了夸张手法,将观音阁比作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既突出了观音阁的宏伟壮观,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观音阁所在位置的高度和险峻的自然条件的赞叹。
第二句“隔岸潮声凭槛听,过江山色卷帘看”,描述了诗人站在观音阁上,远眺两岸,听着远处传来的潮声,透过窗户观赏着江山美景。这里不仅展现了观音阁的地理位置,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声音和景色的敏感和欣赏。
第三句“雕盘寥廓秋风急,帆入空蒙夕照残”,进一步描绘了观音阁周围的景象,秋风呼啸,帆船在空蒙的水雾中缓缓驶入夕阳余晖中的身影。这里运用了生动形象的语言,将秋天的景象和动态的画面融为一体,使整首诗更加富有诗意和动感。
第四句“极目长天杳无际,楚云漠漠不胜寒”以诗人的视角结束全诗,表达了一种深深的孤独和寂寞感。诗人站在观音阁上,放眼望去,只见长天无边无际,楚地的云彩漠漠苍苍,给人一种孤寂、寒冷的感觉。
这首诗通过对观音阁及其周围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同时,通过对景物的细腻刻画和对自然声音的感受,也传达了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和对生活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