帘幕低垂静夜,兰膏拨尽深更。灯影模糊梅影瘦,篆香暖拂云屏。已觉愁魂欲断,那堪雨又淋铃。
几度思弹绿绮,谁家又理瑶筝。卸罢残妆纤手冷,霜风和月穿棂。无奈夜长人倦,熏笼倚到天明。
【注释】
①河满子:唐教坊曲,后用作词调。
②帘幕低垂:指室内的窗帘、帷幕等都放下了。静夜:指一个宁静的夜晚。
③兰膏:一种香膏,点燃后散发出幽香。拨尽深更:在深夜中点上兰膏,把香气散发得淋漓尽致。
④灯影模糊:灯影显得暗淡不清。
⑤篆香:燃烧着的香料,形如篆字。云屏:云彩般的屏风,形容室内装饰华美。
⑥已觉愁魂欲断:已经感到愁绪像断了一般,无法承受。
⑦哪堪雨又淋铃:哪里忍受得到雨水滴打在铃铛上的声音,形象地描绘出雨滴打在窗上的声响。
⑧绿绮:一种古琴名,相传为汉代蔡邕所制。这里泛指琴。
⑨瑶筝:玉制的筝。
⑩卸罢:卸下。残妆:未完的梳妆打扮。纤手:纤细的手。
⑪霜风和月穿棂:寒风夹带着月光透过门窗棂条。
⑫无奈:无可奈何。夜长人倦:夜里很长,人也感到疲倦。
⑬熏笼倚到天明:将熏笼靠在床头一直到天亮。
【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词,是写女子因思念丈夫而彻夜无眠的痛苦心情。全词语言质朴,情感真挚,细腻地刻画了一个独守空房的思妇形象。
“帘幕低垂静夜,兰膏拨尽深更。”首句点明时间是深夜,渲染出一种寂静的氛围;二句写女主人公在静夜中点上兰膏,以驱除寒冷。这两句从侧面烘托了女主人公的孤独寂寞。“灯影模糊梅影瘦”三句,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气氛。“灯影”与“梅影”相互映衬,既写出了室内的昏暗,也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消瘦。“篆香暖拂云屏”一句,更是将气氛渲染到了极致。云屏,即云纹屏风,华美堂皇,烛火温暖地照射在上面,使女主人公的心情更加忧郁。这三句,既写出环境的清寒,又写出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已觉愁魂欲断,那堪雨又淋铃。”女主人公在夜深人静时,突然感到愁苦如同被斩断一般难以承受。“那堪”,哪能承受得起。“淋铃”二字生动地写出了她听到雨声时的心情。
“几度思弹绿绮,谁家又理瑶筝。”这两句,女主人公在痛苦中想到弹琴解忧,然而她不知道有谁会弹奏琴曲为她排忧。“绿绮”、“瑶筝”,都是名贵的乐器,象征着高雅的艺术。女主人公想通过弹奏琴曲来排遣忧愁,但无人理解她的心情。这两句既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寂寞,也表现了她的孤高。
“卸罢残妆纤手冷,霜风和月穿棂。”这两句是说女主人公刚刚脱下妆饰上床睡觉,手仍然很冷,因为连日来的忧愁使得她的身体变得如此虚弱。“霜风和月穿棂”,意思是说霜风吹动,月光穿透窗棂照进房里。这句诗不仅写出了女主人公身体的虚弱,还写出了环境的清冷凄寂。
“无奈夜长人倦”两句是说夜这么长了,人又感到非常疲倦,于是只好将熏笼倚靠在床边,一直睡到天亮。这两句写出了女主人公由于过度忧愁而身心疲惫,最后只得借酒消愁。这两句虽然看似简单,却非常传神,表现出女主人公的憔悴和绝望。
这首词通过对一个思妇的刻画,表达了作者对爱情忠贞不渝、至死不渝的情感,同时也展现了古代女性对于爱情的独特理解和追求,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