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春欲去归何处。怪底春无语。商量无计把春留。又见杜鹃啼血、蝶含愁。
落花飞絮多情绪。也欲随春去。阑干十二独徘徊。剩得青青满眼、是莓苔。
注释:
- 虞美人·送春:词牌名,又名“一叶落”“天涯夜雨”“相思曲”等,是唐五代时期流行的一种词调。此调以柳永、周邦彦所作为代表,其格律要求严格。全词共分四片,每片十一句五仄韵,前后片各三句换韵;第一片三句两平韵,第二片六平韵,第三片三平韵,第四片三平韵;第一片首句押韵,第二、四片都押韵;第二片和第四片首句押韵。
- 问春欲去归何处:询问春天要去哪里?
- 怪底春无语:春天为什么不说话?
- 商量无计把春留:商量着没有办法把春天留下来。
- 又见杜鹃啼血、蝶含愁:又看见杜鹃鸟啼叫得像在流血一样,蝴蝶也带着忧愁。
- 落花飞絮多情绪:落花和飞絮都有情感。
- 也欲随春去:也想要随着春天一起离去。
- 阑干十二独徘徊:独自在栏杆上徘徊。
- 剩得青青满眼、是莓苔:只剩下绿色满眼,只有青苔。
赏析:
《虞美人·送春》是一首写春愁的词作。这首词通过描写春天将逝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逝去的惋惜之情。
首句“问春欲去归何处”,直接发问春天即将离去的归宿。接着,用“怪底春无语”来表达作者对春天无言的感受。春天虽然无声无息,但却有着无尽的生机和活力,而此刻却无法与作者交流。这种强烈的对比,使得春天显得更加寂寞和孤独。
接下来的句子,“商量无计把春留”,描述了作者与春天的对话。他们试图找出办法留住春天,但最终都失败了。这反映了春天的无情和不可挽留。同时,这也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无奈和悲伤。
“又见杜鹃啼血、蝶含愁”,这是对春天离去的进一步描绘。杜鹃鸟的啼叫声如同鲜血一般,而蝴蝶则带着忧愁离去。这些生动的描绘,使得春天的离别场景更加凄美和动人。
“落花飞絮多情绪”,则是对春天离去后的情景进行描述。落花和飞絮都是春天的象征,它们在风中飘荡,带着无尽的哀伤。这种景象让人感到悲伤和无奈。
最后两句“也欲随春去”和“剩得青青满眼、是莓苔”,是对春天离去后的感慨。作者已经决定跟随春天一起离去,而剩下的只有绿色的草地和青苔,这是春天留下的最后的痕迹。这种无奈和悲伤的情感,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弦。
整首词通过描写春天将逝的场景和作者的内心感受,表达了作者对春天深深的眷恋和不舍之情。同时,也展示了作者独特的艺术才华和深厚的情感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