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不理,问伯始,济世安人亦徒尔。事不谐,谐文开,杜门却轨何为哉?
北路鱼,南路徐,朱轮锦幛塞通衢。江千万,蔡五百,铜山金埒无遗策。
势焰炙手手可势,往往古今齐一辙。尧峰野叟独怡然,常栖茅屋耕石田。
新知惟恃壁间杖,旧物剩有床头毡。比来鬓秃齿都豁,但守陇亩终余年。
君不见大鹏小鴳各有慕,世人未必知其故。功名富贵能几时,久已掉头不复顾。
【注释】
叶子阳:诗人之友,字子阳。出山:出来做官。以此答之:回答我的话。事不理:事情不顺利,没有结果。问伯始:向伯开始询问。济世安人:帮助世人安定生活。徒尔:白白浪费力气。事不谐:事情不合。谐文开:和谐的文章。杜门却轨:闭门谢客。何为哉:为何这样做?北路鱼:指北方的鱼。南路徐:南方的蛇。朱轮:红色车辕,代指高官显贵。锦幛:用锦绣做的屏障。通衢:四通八达的道路。江千万:江河众多。蔡五百:蔡州,今河南汝南。铜山金埒:即金城,在今河南洛阳。有遗策:留下好办法。势焰(yàn)炙(zhì)手:权势显赫,气焰逼人。手可势:势力大,可以随心所欲。往往:常常。古今齐一辙:古今都是一样的道路。尧峰:传说中的帝王山。野叟:隐士。怡然:愉快。常栖茅屋:经常住在茅屋内。耕石田:在石头上耕种。新知惟恃壁间杖:依靠墙壁上的竹简等来学习。旧物剩有床头毡:旧物只剩下床头的毡毯。比来鬓秃齿都豁:近来头发已经白了,牙齿也掉光了。但守陇亩终余年:只能守着田地度过余生。君不见大鹏小鴳各有慕,世人未必知其故:难道大鹏和蚯蚓各自都有向往的地方,人们不一定知道其中的原因?功名富贵能几时:功名利禄能持续多久?久已掉头不复顾:早就放弃了,不再回头去追求。
【赏析】
本诗是一首五言古诗。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看法和态度。
第一句“叶子阳生劝予出山以此答之”是说叶子阳劝作者出来做官,作者以这首诗作为回应。这句话表明了作者的态度,他并不热衷于世俗的名利,而是喜欢隐居的生活。
第二句“事不理,问伯始,济世安人亦徒尔”是说作者对于世俗之事不感兴趣,只希望帮助世人安定生活。这句话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赞赏。他认为隐居生活才是真正的幸福,而不仅仅是为了名利而已。
第三句“事不谐,谐文开,杜门却轨何为哉? ”是说如果事情不能如意,就选择和谐地处理问题,闭门不出,远离尘世。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隐居生活的坚持和执着,他认为隐居生活是一种高尚的选择,值得人们去追求。
第四句“北路鱼,南路徐,朱轮锦障塞通衢。江千万,蔡五百,铜山金埒无遗策。”是描写隐居生活的优美环境。这里有美丽的景色,也有丰富的资源,足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第五句“势焰炙手手可势,往往古今齐一辙。”是说权势之人权势滔天,无所不至。这句话揭示了作者对权贵的不满和反感,认为他们的行为与古人一样不可取。
第六句“尧峰野叟独怡然,常栖茅屋耕石田。”是描绘了一个隐居者的形象,他住在山上,过着简朴的生活,常常在石头上耕种。这体现了作者对于隐居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第七句“新知惟恃壁间杖,旧物剩余有床头毡。”是说新的知识只能通过书籍来获取,而旧的物品则留在床头作为纪念。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知识的渴望和对过去事物的留恋之情。
第八句“比来鬓秃齿都豁,但守陇亩终余年。”是说由于年岁已高,头发都掉了,牙齿也掉了。但是作者仍然选择守护着他的田园生活,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体现了作者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尊重。
第九句“君不见大鹏小鴳各有慕,世人未必知其故”是说不要小看那些小小的生物,它们都有自己的追求和理想。这句话提醒人们要珍惜自己的生活,不要被世俗的利益所迷惑,要有自己的人生追求。
第十句“功名富贵能几时?久已掉头不复顾”是说功名富贵只是暂时的,不值得太过追求。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于名利的淡泊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