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积庭阴,风战碎叶,楼角黄昏独倚。怅望绝、琼华醉魂愁死。忽见柳花飘洒,误记得、吟边回春意。灞桥鞭缓,孙山棹冷,酿成清思。
天际。故人使对,旧苑苍茫,几番凝睇。料须讶、疏林未堪装缀。偶化寻芳晓蝶,莫身到、瑶台忘尘世。倩梦里、飞过罗浮,又值翠禽酣睡。
【解析】
1.“寒积庭阴,风战碎叶”两句写冬景。“寒积庭阴”,指天气严寒,积雪积于庭院,阳光照射不到地面,故阴气凝结,寒冷之极。“风战碎叶”,形容风力很大。“楼角黄昏独倚”,是说自己在高楼之上远望,黄昏之时,独自倚栏远望。这两句描绘出一幅深冬时节,雪后寒冷,人孤独地站在高楼上远望的景象。
2.“怅望绝、琼华醉魂愁死”两句,以夸张的笔法写出了作者因思念友人而极度忧愁的心情。“怅望绝”意思是说,看到友人远行,自己却无能为力,只能徒然地惆怅失望;“琼华醉魂愁死”,意即说因过度的忧愁而如同喝下琼浆玉液一样沉醉其中,以至魂魄都要愁死了。这里运用夸张手法,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3.“忽见柳花飘洒,误记得、吟边回春意”三句,写春天即将来临,但自己不能与友共赏,只能借助想象去体会那美好的景象。“柳花飘洒”,是指柳树开花时柳絮纷飞,随风飘散的样子。“回春意”,指春天的气息,也暗示着希望和欢乐。这几句的意思是:忽然之间见到飘洒的柳絮,我竟然记起了春天的美好气息和欢悦心情。这是诗人在怀念友人时的联想。“误记得、吟边回春意”,诗人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将春天的美好景象与自己的内心感受联系起来,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激动和欣喜。
4.“灞桥鞭缓,孙山棹冷,酿成清思”三句,描写诗人在旅途中的情景。“灞桥鞭缓”,指的是诗人骑着马匹在灞桥上缓缓前行,因为心情忧郁,所以没有骑马疾驰。“孙山棹冷”,意即说孙山(地名,泛指远方)的水已经结成冰,船桨也变得冰凉。这里的“棹”字,不仅指船桨,更是一种比喻,暗指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这几句的意思是:灞桥边鞭马缓行,孙山头船桨变冷,都让诗人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这两句进一步烘托出了诗人内心的忧郁和孤寂之感。
5.“天际。故人使对,旧苑苍茫,几番凝睇”三句,写诗人在旅途中遇到友人时的情景。“天际”,指的是天边或远处。“旧苑苍茫,几番凝睇”,意即诗人看到远处的友人所在之处,心中不禁感到迷茫和困惑。这句诗中的“几番凝睇”更是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这几句的意思是:天边的旧地已经变得苍茫不清,而自己则几次凝视着那里,无法释怀。这一句中的“几番凝睇”更加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6.“料须讶、疏林未堪装缀”两句,写诗人对友人的担忧。“料须讶”,意为猜测或许要奇怪的意思。“装缀”,本指用丝帛等物来装饰花朵,这里引申为修饰或装扮的意思。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我猜测友人或许会奇怪我这样孤单地行走在路上,因为他可能已经把我忘记得差不多了。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的关切和担忧。
7.“偶化寻芳晓蝶”三句,写诗人对梦境的幻想和期待。“偶化寻芳”,意即说偶然化身为一只蝴蝶去寻找美好的事物;“莫身到、瑶台忘尘世”,“瑶台”,指仙境,这里用来比喻美好的地方。这几句的意思是:我偶尔化作一只蝴蝶去寻找美丽的事物,但我却不会忘了尘世的烦恼和忧愁。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8.“倩梦里、飞过罗浮,又值翠禽酣睡”三句,写诗人在梦中与友人相遇的场景。“倩梦”意为借助梦境,这里指诗人在梦中与友人相遇;“罗浮”,指罗浮山,这里是诗人所向往的理想境界。这几句的意思是:我借助梦境与您相聚,一起飞越罗浮山,又恰好看到那只鸟儿(翠禽)正在酣睡。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感慨。
9.最后两句“此恨谁知?杨花似雪,点点是离痕”,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此恨谁知?”意为:这种离别的痛苦又有谁能理解呢?“杨花似雪”,意即说杨树的花像雪花一样洁白而美丽;“点点是离痕”,意为这些杨花就像点点离人的泪痕一样。这几句的意思是:这样的离别之痛又有谁能理解呢?那些白色的杨花就像离别的泪水一样,点点滴滴都是离人的伤痛啊!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离别之痛的深深感慨和无奈之情。整首词通过对杨花、柳絮等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之情以及对离别之痛的深深感慨。
【答案】
译文:
初冬的大雪纷飞,我给远在广东的朋友们写信报讯。
寒冷堆积在院落里,风吹动着飘零的树叶,黄昏时分独自倚靠在楼上观望远方。眺望着那一片美景令人惆怅,仿佛已经看到了琼花般的醉人之魂被愁苦所困扰。忽然间看到柳絮飘飘洒洒地飞舞着,让我想起那些曾经陪伴过我的诗人们和他们留下的诗篇。灞桥旁鞭子放慢脚步,孙山上船桨已经冻结成冰,这一切都让我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
赏析:
这首词写于宋神宗熙宁八年(公元1076年),作者当时正任广东提点刑狱公事。此词是写给友人的书信,信中流露出作者深深的怀念之情。全词以景起兴,情景交融,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