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晓闻清角,翻飞叶满林。
风尘千里目,霜露九秋心。
涉世应多故,哀时方自今。
卧龙去已久,忧思一何深!

破晓民国元年

沈尹默诗作赏析

《破晓民国元年》是清末近现代初沈尹默创作的一首诗。以下是对该诗逐句的解析:

  1. 破晓闻清角
  • “破晓”通常代表清晨或黎明之时,而“闻清角”则可能指的是听到了某种清脆悠扬的声音,可能是笛声或其它乐器的旋律。这里“清角”很可能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乐器,具有特殊的音色和象征意义。
  • 在中国文化中,清角常被视为高洁、超脱的象征。诗人通过这个场景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柔和且略带忧伤的基调。
  1. 翻飞叶满林
  • 描述树叶随风翻飞、覆盖整个林间,给人以秋天的萧瑟之感。这里的“翻飞”强调了风力之大,使得落叶如同在空中舞动一般,营造出一种生动而富有动感的画面。
  • “满林”则强调了落叶之多、范围之广,可能象征着诗人对自然界变化无常的感慨,或是对季节变迁的深刻理解。
  1. 风尘千里目
  • 此处“风尘”指的是风沙或尘土,常用来比喻旅途中的艰辛与不易。而“千里目”则表达了诗人远眺远方的目光,可能意味着他对世界的宽广或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 结合来看,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路途中种种艰难险阻的深刻认识,以及对远方未知的渴望与忧虑。
  1. 霜露九秋心
  • “霜露”描绘了深秋时节的天气特点,寒霜和露水交织的景象增添了一丝凄清和冷寂。而“九秋心”则直接指向秋季,通常与收获、成熟以及落叶等意象联系在一起。
  • 此句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或许是对逝去美好时光的追忆,或是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1. 涉世应多故
  • “涉世”意为经历世事或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多故”则指经历诸多困难和挫折。整句反映了诗人在人生道路上可能遇到的重重困难和挑战。
  • 这种表述也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人生旅途的反思。
  1. 哀时方自今
  • 这里的“哀时”表达了诗人对当前时代或社会的哀叹和感慨,而“方自今”则意味着这种感叹和感慨是从现在开始的。
  • 这一句透露出诗人对于时代的忧虑与不满,以及他试图通过诗歌表达对现状的批判和反思。
  1. 卧龙去已久
  • “卧龙”通常指的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诸葛亮(诸葛孔明),这里可能是指历史上著名的智者或英雄人物。
  • “去已久”表达了诸葛亮离世已久,但诗人对其事迹依然心存敬仰。这可能反映了诗人对传统文化和历史人物的尊重以及对智慧的向往。
  1. 忧思一何深
  • 此句总结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社会和个人命运的深深忧虑和思考。
  • “一何”加强了这种忧虑的程度,表达了诗人对当前局势深感不安和焦虑的心情。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历史的引述,表达了诗人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慨。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崇以及对现实的深刻忧虑。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一种抒发,也是对中国近代史和文化变迁的一次回顾与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