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人非圣贤,差失孰能免。
观过可知仁,是非难骤辨。
贻害固在恶,败绩或因善。
流弊每易滋,安得不加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注释:
秋明室杂诗
斯人非圣贤,差失孰能免。
观过可知仁,是非难骤辨。
贻害固在恶,败绩或因善。
流弊每易滋,安得不加勉!
注释:
- “斯人非圣贤”:指的是这个人并不是真正的圣贤,即他可能并不完美。
- “差失孰能免”:犯错是不可避免的,没有人能完全避免犯错。
- “观过可知仁”: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行为和错误,我们可以推断出他的品德和善良程度。
- “是非难骤辨”:分辨是非并非易事,需要深入观察和思考。
- “贻害固在恶”:即使是恶意的行动,也会导致不良的后果。
- “败绩或因善”:即使是出于善意的行动也可能失败,因为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 “流弊每易滋”:不良的习惯和风气容易滋生和蔓延。
- “安得不加勉”:既然知道这些缺点,为何不加以改正,努力做得更好?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人性、道德和行为的深刻思考。首先,诗人认为每个人都有缺点,这是无法避免的。接着,他强调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行为和错误,可以判断他的品德和善良程度。然而,辨别是非并非易事,需要深入观察和思考。
诗中还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即即使是出于善意的行动也可能失败,因为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一点警示人们不要过于自信或自满,要不断努力和改进。
诗人呼吁大家认识到这些缺点,并努力改正。这表明了他对公众人物和社会行为的关注,以及他对道德和行为的高尚追求。
这首诗通过深刻的反思和批判,展示了作者对于人性和社会行为的深刻理解,以及对道德和行为的高尚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