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何曾逊六桥,只添弱柳一千条。
湘娥尽日梳高髻,楚女于今学细腰。
客上紫荆吹铁笛,人过青草住兰桡。
湖山却有埋香恨,北郭云深厝二乔。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岳州
风景何曾逊六桥,只添弱柳一千条。
湘娥尽日梳高髻,楚女于今学细腰。
客上紫荆吹铁笛,人过青草住兰桡。
湖山却有埋香恨,北郭云深厝二乔。
注释:
岳州:地名,位于今中国湖南省,是古代文人墨客常去游览的地方。
风景何曾逊六桥,只添弱柳一千条。
湘娥尽日梳高髻,楚女于今学细腰。
客人登上紫荆山吹奏铁笛,人们经过青草丛中停驻着兰棹船。
湖山却有埋香恨,北郭云深厝二乔。
译文:
岳阳的风景并不逊色于苏州的六桥,只是增添了许多柔弱的柳树。
美丽的湘江女神每天梳理着她的高髻,现在的楚地女子都学习她的细腰。
客人登上紫荆山吹奏铁笛,人们经过青草丛中停驻着兰棹船。
在湖山之间,却有着深深的埋香之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岳阳的自然景色和人文风情。首句“风景何曾逊六桥,只添弱柳一千条”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边风景的赞美。他认为岳阳的风景并不逊色于苏州的六桥,只是增添了许多柔弱的柳树。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又体现了作者对岳阳风光的喜爱之情。
接下来的“湘娥尽日梳高髻,楚女于今学细腰。”则描绘了当地女性的美丽形象。诗人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女性形象,表达了对她们美貌和身材的关注。同时,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和女性地位的变化。
接下来几句“客上紫荆吹铁笛,人过青草住兰桡。”则展示了岳阳的人文风情。诗人描述了游客们登紫荆山吹奏铁笛的情景,以及人们乘船经过青草丛中的宁静场景。这些描写展现了岳阳的自然美景和丰富的文化氛围。
最后两句“湖山却有埋香恨,北郭云深厝二乔。”则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感情。他感叹湖山之间有着深深的埋香之恨,而自己却无法回到故乡享受那份美好。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和无奈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岳阳自然景色和人文风情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和感慨之情。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古代湖南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