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丹黄漏未终,肚怀犹作少年雄。
书烦人写惭麟士,诗逐年增似放翁。
竹径有阴微翳月,纸窗无隙暗生风。
文章报国终何济,便到渊云未是工。
注释:
- 灯下校书完即书写在诗的后面。
- 昼夜辛苦写书,漏壶里的水还未流完。
- 肚子里还保持着少年时的雄壮。
- 写诗使人惭愧,像刘麟士一样。
- 每年写的诗比前一年多,好像陆游一样。
- 竹径上有阴影遮住月亮,纸窗没有缝隙却有风吹进。
- 文章报国终究有什么用处?即使做到渊云也不够好。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在灯下校书时所写,抒发了他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首句“灯下校书毕即书其后”,表达了他在灯下校书完毕之后,便开始书写这首诗的意境。灯下校书是一个安静而专注的过程,他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和自己的成长。
次句“昼夜丹黄漏未终,肚怀犹作少年雄。”描绘了他日夜辛勤工作的情景。他虽然已经年老,但仍然保持着年轻时的雄心壮志,这从他所写的诗句中也能得到体现。
第三句“书烦人写惭麟士,诗逐年增似放翁。”表达了他对诗歌创作的自豪和感慨。他认为,他的诗作之所以能够逐年增加,是因为他的勤奋和坚持。同时,他也为能够与陆游这样的大诗人相提并论而感到骄傲。
第四句“竹径有阴微翳月,纸窗无隙暗生风。”描绘了他所处的环境。竹径上的阴影遮住了月亮,纸窗上却没有缝隙,却有风吹进来,这种对比让他感到了一种孤独和寂寞。
第五句“文章报国终何济,便到渊云未是工。”表达了他对于自己诗歌创作成果的失望和无奈。他认为,虽然他的诗歌创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并不能为国家做出实质性的贡献。即使是像渊云那样的人,也无法完全解决国家的问题。
整首诗以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为主题,通过对诗人生活场景的描绘和对诗歌创作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内心世界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