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丝断,不再连。铜镜破,不再圆。即看金屋人如旧,昨日恩情今日捐。
情多情少安足计,只道色衰恩始替。惊心最是落花风,偏在温存旖旎中。
妾恨不为珠娘楼、窈娘井,骨碎君前犹耿耿。《求凰》曲化《白头吟》,拨尽红炉灰已冷。
当初离乡来,满望登玉阶。玉阶非不登,转瞬沈草莱。
乃知苦乐真相倚,才隔衾裯同万里。升沉反覆变须臾,纵有容华难久恃。
后怨歌行
古诗赏析及现代情感共鸣
《后怨歌行》是一首充满情感色彩的古典诗歌,通过细腻的情感刻画和深刻的主题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爱情与命运的独特感悟。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古代女性的悲欢离合,同时也揭示了人性中的脆弱与坚韧。下面将逐句解读这首诗,并探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与影响。
- 藕丝断,不再连:
- 关键词:藕丝、断、连
- 译文:《后怨歌行》以自然界的细微变化比喻人生的无常和情感的变迁,表达了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难以重现的感伤。
-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绘藕丝断裂的情景,象征着曾经紧密相连的情感如今已无法修复,暗示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和不可逆转的命运。
- 铜镜破,不再圆:
- 关键词:铜镜、破、圆
- 译文:《后怨歌行》中的这句诗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化,使得原本完美的事物变得残缺不全。
- 赏析:铜镜作为传统的装饰物,其破碎不仅意味着物理上的损坏,也象征着心灵的创伤和感情的裂痕。这种象征加深了读者对于人生无常的认识。
- 即看金屋人如旧,昨日恩情今日捐:
- 关键词:金屋、人如旧、恩情、捐
- 译文: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强烈的对比和转变,昔日的恩宠与今日的疏远形成了鲜明对照。
- 赏析:这句诗句深刻地描绘了从繁华到落寞的过程,以及个人情感从被珍视到被遗忘的转变。它让人感受到人生中无常和冷漠的一面。
- 情多情少安足计,只道色衰恩始替:
- 关键词:情多情少、安足计、色衰恩始替
- 译文: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在面对感情变化时的无奈和困惑。
- 赏析:这里的“安足计”表达了诗人对于感情变化的无力和迷茫,而“色衰恩始替”则指出了外在美貌的消逝往往伴随着内在感情的转移或背叛。这反映了一种社会普遍的现象,即美貌可以吸引目光,但真正的情感维系却需要更深层的理解和共鸣。
- 惊心最是落花风,偏在温存旖旎中:
- 关键词:惊心、落花风、温存旖旎
- 译文:这句诗描绘了一种复杂而微妙的感觉,即在看似美好的环境中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悲哀。
- 赏析:落花代表着生命的短暂与易逝,而“温存旖旎”则是一种表面上的温暖和美好,这两者之间的对比突出了表面的光鲜与内心的痛苦之间的冲突。这反映了诗人对于表面和谐背后的真实感受的深刻反思。
- 妾恨不为珠娘楼、窈娘井:
- 关键词:妾恨、不为、珠娘楼、窈娘井
- 译文: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现在的失落感。
- 赏析:这句诗直白地传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以及对现状的不满,体现了一种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与现实生活的落差。这种情绪反映了许多人对于失去珍贵记忆的哀愁。
- 玉阶非不登,转瞬沉草莱:
- 关键词:玉阶、登、沉草莱
- 译文:这里描述了一个由高至低的转变,象征着从高峰到谷底的落差。
-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玉阶”与“草莱”的对比,形象地描绘了人生的起伏不定,以及由此带来的挫折感和无力感。它提醒我们,生活中的高低起伏是难以避免的,而如何面对这些变化则需要更多的智慧和勇气。
《后怨歌行》不仅是一首表现古代女性情感的诗歌,更深层次地反映了人类共有的情感经历和生活哲理。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如何在困境中找到希望和坚持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