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跋扈翰墨场,罢官长揖归故乡。
北垞之南南垞北,有亭万卷罗缥缃。
著书等身老弥笃,如起废疾针膏肓。
经兼郑孔史班马,此砚晨夕时相将。
忆昔太史返大庾,一百八石载归航。
朱砂斑红雀斑黑,鸲鹆眼碧鸦眼黄。
已闻榜人窃其九,余亦散尽无留藏。
复从何处得端产,轩然一笑谁能详。
曹君博物清门彦,频年鼓棹游维扬。
倾囊购得太史砚,巧偷豪夺嗤襄阳。
近来好事工作伪,片瓦辄欲夸香姜。
即如樊榭跋此砚,谓曾过眼见数方。
晴窗展玩三叹息,鲁鼎真赝空评量。
物因人重伪亦好,况喜石质尤精良。
流传傥入俗人手,何异黠鼠衔生姜。
谁知精灵默呵护,前归樊榭后古香。
从兹定见虹贯月,沧江夜夜生光芒。

朱竹垞太史著书砚歌为曹种水言纯赋

太史跋扈翰墨场,罢官长揖归故乡。

北垞之南南垞北,有亭万卷罗缥缃。

著书等身老弥笃,如起废疾针膏肓。

经兼郑孔史班马,此砚晨夕时相将。

忆昔太史返大庾,一百八石载归航。

朱砂斑红雀斑黑,鸲鹆眼碧鸦眼黄。

已闻榜人窃其九,余亦散尽无留藏。

复从何处得端产,轩然一笑谁能详。

曹君博物清门彦,频年鼓棹游维扬。

倾囊购得太史砚,巧偷豪夺嗤襄阳。

近来好事工作伪,片瓦辄欲夸香姜。

即如樊榭跋此砚,谓曾过眼见数方。

晴窗展玩三叹息,鲁鼎真赝空评量。

物因人重伪亦好,况喜石质尤精良。

流传傥入俗人手,何异黠鼠衔生姜。

谁知精灵默呵护,前归樊榭后古香。

从兹定见虹贯月,沧江夜夜生光芒。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以题写砚的题咏形式出现。全诗以抒情为主,寓情于景,通过描写作者对砚的喜爱之情,表达了对曹种水这位博学多才的学者的钦佩之情。

第一句“太史跋扈翰墨场”,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和身份地位。太史,是指清代著名的学者、书法家朱竹坨(竹垞)的自称。他以书法著称于当时,被人们称为“太史先生”。在翰墨场中,他的地位无人能敌,他的才华横溢,令人敬畏。

第二句“罢官长揖归故乡”,描绘了太史先生辞官归乡的情景。他因为才华出众,受到了皇帝的信任和器重,最终却因为一些原因被迫离开了朝廷,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这一举动,既显示了他的才华,也反映了他的人生态度。

第三句“北垞之南南垞北,有亭万卷罗缥缃”描绘的是太史先生居住的地方环境。北垞之南是一片宁静的土地,南垞之北则是繁华的世界,而在这个宁静与繁华交织的地方,有一个美丽的亭子,里面珍藏着各种古籍和书籍。这些书籍都是太史先生一生的心血结晶,是他智慧的体现。

第四句“著书等身老弥笃,如起废疾针膏肓”进一步描述了太史先生的生活状态。他一生致力于著书立说,尽管已经年纪很大,但他依然坚持着自己的事业,就像一位病人正在接受治疗一样,虽然痛苦,但却充满了期待和希望。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太史先生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和高尚的品德。

第五句“经兼郑孔史班马,此砚晨夕时相将”则进一步描绘了太史先生所涉猎的领域。他不仅精通经史子集等各种学问,还深入研究了古代的历史和文化。而他所使用的砚台,则是一把非常珍贵的砚台,每天与他相伴,见证着他的勤奋和努力。

第六句“忆昔太史返大庾,一百八石载归航”回忆了太史先生当年返回家乡的情景。那时,他带着一车满满的石头回到家乡,那是他多年辛苦劳作的成果,也是他对未来的期望。

第七句“朱砂斑红雀斑黑,鸲鹆眼碧鸦眼黄”则通过具体的描述展现了砚台的独特之处。砚台的颜色各异,有的像朱砂般鲜艳,有的像红宝石般璀璨,还有的像乌鸦的眼睛一样深邃。这些颜色的组合,使得砚台更加生动可爱,也更具有观赏价值。

第八句“已闻榜人窃其九,余亦散尽无留藏”则描绘了太史先生曾经遭遇的困境。他曾经被人盗窃过一部分,虽然只是九成而已,但也让他深感痛心。尽管如此,他却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反而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第九句“复从何处得端产,轩然一笑谁能详”则表达了太史先生对于未来的信心和期待。他不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子,也不知道自己能否再次获得成功。但是他却相信,只要自己努力下去,总有一天会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

第十句“曹君博物清门彦,频年鼓棹游维扬”则介绍了曹种水这位人物。他是一个博学的学者,每年都去扬州游玩,并且在那里结交了很多朋友。他对于文化的热爱和对于知识的渴望,让太史先生感到非常敬佩。

十一至十四句“倾囊购得太史砚,巧偷豪夺嗤襄阳”则描述了太史先生与曹种水之间的友谊。他们互相欣赏对方的才华和学识,并且愿意为了共同的事业付出努力。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但他们都相信只要彼此支持、相互鼓励,就能够克服一切难关。

最后两句“近来好事工作伪,片瓦辄欲夸香姜”则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一种现象。有些人喜欢追求表面的东西,认为那些看似美好的东西才是真正的价值所在。他们不惜花费大量金钱购买一些没有实际价值的物品,只是为了炫耀自己的财富和地位。这种行为不仅浪费资源,还对社会风气产生了不良影响。

整首诗通过对太史先生和他所使用的砚台的描述以及对他的赞美和怀念之情来表现了作者对于太史先生及其所处时代的敬仰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