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虚檐映。梦转纱窗冷。素幕低垂,玉奁尘满,小妆慵整。对菱花不语、蹙双娥、奈归期无准。
薄醉浑难醒。可奈风声劲。旧恨新愁,别怀离绪,有谁能省。听天边嘹唳、塞鸿归,叠鸾笺问讯。
【注释】
连理枝:《离骚》:“愿随君兮同心,结连理兮比目。”后以“连理”喻夫妇情深。冬晓:早晨。敬媘妹:指唐敬宗李湛的乳母杨淑妃。
旭日虚檐映。梦转纱窗冷。素幕低垂,玉奁尘满,小妆慵整。对菱花不语、蹙双娥、奈归期无准。
旭曰,阳光。虚檐,空屋檐。绮罗,织锦的衣裳。素幕,帐幕。玉奁,盛放梳妆用品的盒子。绮罗,织锦的衣裳。素幕,帐幕。玉奁,盛放梳妆用品的盒子。绮罗,锦绣。
对菱花不语、蹙双娥、奈归期无准。
菱花,镜子。蛾眉,女子修长如蚕蛾般弯曲的眉毛。蹙双娥,皱眉。奈归期无准,担心不能回家。
薄醉浑难醒。可奈风声劲。旧恨新愁,别怀离绪,有谁能省。
薄醉,微醉。可奈,无奈。旧恨新愁,离别的忧愁。离绪,别离的情绪。谁能够理解?
听天边嘹唳、塞鸿归,叠鸾笺问讯。
嘹唳,声音嘹亮。塞鸿,塞外飞来的大雁。迭鸾笺,用彩笺写诗。
【赏析】
本篇是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正月作者在长安所作,抒写了思念妻子之思和对妻子的担忧。全诗语言清丽,情感细腻,风格清新自然。
第一句“旭日虚檐映”,描写朝阳从东边的屋檐下照射进来的景象,暗示出诗人此时已经起床。“虚”,这里作动词使用,意思是“映入”。
第二句“梦转纱窗冷”承接上一句,写诗人被晨曦惊醒后,看见室内景象。纱窗透入的日光使得原本就冷的房间更加寒冷起来,说明诗人已经醒来很久了,也表明了诗人对于妻子的思念之情。“转”,这里是“忽然”的意思。“纱窗冷”,既表现了室内的环境,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受。
第三句“素幕低垂,玉奁尘满,小妆慵整”描绘了一幅妻子刚刚起床,整理妆容的画面。“素”,白色;“幕”,帘子;“尘”,尘土;“妆”,化妆;“玉奁”,精美的梳妆盒。这些词都形容了妻子整理妆容时的动作和环境气氛。
第四句“对菱花不语、蹙双娥、奈归期无准”描述了妻子在化妆的过程中,面对着镜中的自己,沉默无言。她皱着眉头,无法确定何时才能回到家中。“菱花”,即菱花镜,古代妇女用来照面容的镜子,这里指代自己的面容。“娥”,指代女子的眉毛,这里又指代女子的神情和容貌。“蹙双娥”,指皱眉,表示妻子的心情烦躁。“奈归期无准”,意味着妻子无法预测自己何时才能回到丈夫身边。
第五句“薄醉浑难醒”继续描述妻子在等待丈夫归来时的心理状态。“薄醉”,微醉,即饮酒过量。“浑”,副词,完全;“难”,形容词,难以。“醒”,清醒。这句话描绘了妻子因为思念丈夫而饮酒过量,以至于感到头脑昏沉,几乎无法清醒过来。
最后一句“可奈风声劲”表达了妻子对于丈夫迟迟不归的无奈情绪。“可奈”,无可奈何;“风声劲”,形容风势强劲。这句话描绘了妻子因为丈夫迟迟不归,而感到焦急不安的心情。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细腻,通过对日常情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妻子的深深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