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之龙跨东海,造化钟灵溯真宰。我来眺海复登山,天下奇观此焉在。
朔风几日吹飞沙,简书期促心咨嗟。岱神默祷辄有应,今朝不遣纤尘遮。
初寻红门便腰脚,停舆小憩壶天阁。大夫松岂是秦封,到此方成好丘壑。
冷泉犹泻白琼瑶,仄径刚横红略彴。千盘峭壁对松山,阴吼涛声上巢鹤。
南天门近咫尺耳,西日回看瞬将落,未须供张烦主人,跻顶且教留后约。
兹山卅里高莫高,兹游短晷谁能豪。作诗寄语入山者,未成一篑功徒劳。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守仁的《登泰山记》。
译文:
十一月五日,我登上了泰山,到了对松山。泰山如同一条龙横跨着东海,天地造化钟灵毓秀,追溯真宰。我来到这里眺望大海再登山,天下奇观在这里。
数日以来,朔风吹来沙尘,我急于完成使命,内心忧虑不已。岱神默祷,果然得到回应,今天没有一丝尘埃遮挡视线。
初时寻访红门,便感到腰腿酸痛,停下车来在壶天阁稍事休息。大夫松并不是秦封的,到这里才算成了好的山景。
冷泉依旧流淌如白琼瑶,狭窄的小径却横贯红色略彴。千级石阶陡峭地面对着松山,阴风呼啸声震响,仿佛鹤在树上栖息。
南天门就在近处,西日已经快要落下,不需要烦劳主人,只须攀登到顶上就留待下次再来。
这山的高度无法衡量,这游玩的时间也难以估算,作诗寄语进入山中的人,未成一篑功徒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泰山的景象和心情。诗的开头四句描绘了泰山的宏伟壮观,以及诗人登临泰山的心情。接着四句描述了泰山的景色以及岱神的庇佑。接下来四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紧迫、任务繁重的忧虑。然后四句赞美了泰山的美景,以及泰山的神奇之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这次游览的感想,以及对未来的期许。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形象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