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之源不可穷,苍莽莽腾自天上。
千里一曲趋巽隅,真见禹门叠层浪。
滔滔万派争一门,一门一落几千丈。
怒流忽抵秦雍间,上有双峡扼其吭。
屹然岳势分东西,怪石崚嶒怒相向。
我闻此间龙所宫,尺木欲借洪涛壮。
中流飙忽涌骊珠,千瀑万瀑势悬放。
水华的烁犯斗牛,水势崩奔裂崖嶂。
日脚倒射电光寒,风霆白昼惊寥恍。
汹如巨石忽推颓,轰若奔车斗万两。
又如鼓战争强雄,万马骧腾不相让。
忽忆鸿蒙象帝先,龙门突兀始谁创。
伟哉微禹吾其鱼,疏凿鸿功谁与抗。
豁然一洗平生胸,鹳雀楼头恣遥望。
今朝发兴登龙门,苍茫百顷如沈瘴。
山气凛凛随阴风,却令耳目得清旷。
始知秋气横太虚,豪吟对此空惆怅。
这首诗描绘了黄河源头的景象,以及站在龙门高处俯瞰黄河的感受。
诗句:
- 黄河之源不可穷,苍莽莽腾自天上。
- “黄河之源”指的是黄河的发源地,而”不可穷”则表示它的广阔和深远。”苍莽莽腾自天上”形容黄河源头的壮阔景象,仿佛是从天空中涌出来。
- 千里一曲趋巽隅,真见禹门叠层浪。
- “千里一曲”形容黄河弯曲的形态,如同千里之路的一曲。”趋巽隅”是指黄河向东南方向流入大海。”真见禹门叠层浪”指的是在禹门口看到黄河的层层波浪,这是黄河的一大特色。
- 滔滔万派争一门,一门一落几千丈。
- “滔滔万派”描述黄河众多的支流。”争一门”指这些支流争相汇入黄河主河道。”一门一落几千丈”形容黄河从高山峡谷中奔腾而下的壮观景象。
- 怒流忽抵秦雍间,上有双峡扼其吭。
- “怒流”形容黄河水流湍急。”忽抵秦雍间”指的是黄河突然冲到了陕西、甘肃两省交界处。”上有双峡扼其吭”形容黄河上有两个峡谷,如同扼住河的咽喉。
- 屹然岳势分东西,怪石崚嶒怒相向。
- “屹然岳势分东西”形容黄河两岸的山势雄伟,如同两座大山分隔两边。”怪石崚嶒怒相向”形容黄河边上的岩石陡峭险峻,仿佛在向对方怒吼。
- 我闻此间龙所宫,尺木欲借洪涛壮。
- “龙所宫”指的是黄河源头的龙王庙。”尺木欲借洪涛壮”形容这里的树木因为受到黄河的巨大水势而显得更加壮丽。
- 中流飙忽涌骊珠,千瀑万瀑势悬放。
- “中流飙忽涌骊珠”形容黄河中的水流如骊珠般闪烁。”千瀑万瀑势悬放”形容瀑布众多,水势高耸,如同悬挂在空中。
- 水华的烁犯斗牛,水势崩奔裂崖嶂。
- “水华的烁”指的是水花在阳光下闪烁。”斗牛”是中国二十八星宿之一,这里用来形容水花的光芒。”水势崩奔裂崖嶂”形容河水冲刷着峡谷中的岩石,发出巨大的响声。
- 日脚倒射电光寒,风霆白昼惊寥恍。
- “日脚倒射电光寒”形容夕阳照射下的河水,光线强烈,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风霆白昼惊寥恍”形容雷声在白天也让人感到惊讶,仿佛是夜晚的景象。
- 汹如巨石忽推颓,轰若奔车斗万两。
- “汹涌如巨石”形容河水波涛汹涌,如同巨石滚动。”轰若奔车斗万两”形容雷声如同奔车轰鸣,声音巨大。
- 又如鼓战争强雄,万马骧腾不相让。
- “又如鼓战争”形容雷声如同战鼓一样激烈。”万马骧腾不相让”形容战场上的马匹奔腾跳跃,互不相让。
- 忽忆鸿蒙象帝先,龙门突兀始谁创。
- “鸿蒙”指天地初开的状态,”象帝先”是指天地万物的起源。”龙门突兀始谁创”形容龙门山的陡峭奇特,是谁创造的呢?
- 伟哉微禹吾其鱼,疏凿鸿功谁与抗。
- “伟哉微禹”赞美了大禹的伟大功绩。”疏凿鸿功”形容他治理黄河的伟大工程。”谁与抗”意思是没有人能够与之相比。
- 豁然一洗平生胸,鹳雀楼头恣遥望。
- “豁然一洗”形容心境开阔。”鹳雀楼头恣遥望”形容站在鹳雀楼上远眺,景色壮丽。
- 今朝发兴登龙门,苍茫百顷如沈瘴。
- “今朝发兴”指的是今天的心情振奋。”登龙门”比喻事业有成或有所作为。”苍茫百顷如沈瘴”形容眼前的景象广阔无垠,宛如笼罩在烟雾中的瘴气。
- 山气凛凛随阴风,却令耳目得清旷。
- “山气凛凛”形容山中空气清新而冷冽。”随阴风”指随着山风吹来。”耳目得清旷”形容通过山风带来的清新空气,感觉视野开阔,心情舒畅。
- 始知秋气横太虚,豪吟对此空惆怅。
- “始知秋气横太虚”表示通过观察秋天的景色,才意识到宇宙间的广阔无边。”豪吟对此空惆怅”形容诗人感慨万千,面对壮丽的自然景观,心中充满惆怅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