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谈般若妄谈宗,误引群聋学我聋。
夙契心源形实相,事随世理显虚空。
人因有执机皆塞,物为无情道尽通。
可是个中真的处,太阳西去水流东。
【译文】
妄谈般若宗,误引群聋学我聋。
夙契心源形实相,事随世理显虚空。
人因有执机皆塞,物为无情道尽通。
可是个中真的处,太阳西去水流东。
【注释】
- 妄谈:随意谈论,不经思索地讨论。
- 般若:佛教术语,指般若波罗蜜多,即智慧。
- 宗:这里指禅宗,是中国佛教的一个流派。
- 群聋:一群聋子。比喻无知的人。
- 夙契:早有默契或相通之意。
- 形实相:形容事物的表象和实质。
- 事随世理显虚空:事情随着世俗的规律显现出空无的意境。
- 人因有执机皆塞:人们因为固执己见而闭塞不通。
- 物为无情道尽通:事物本无情感,一切都能通达明了。
- 太阳西去水流东:比喻世事如梦,夕阳西下,流水东流,一切都在变化,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
【赏析】
这首偈语诗以禅宗的语言形式表达,通过描述一个普通人与般若、空性等佛教概念的关系来反映作者对人生哲理的看法。
首句“妄谈般若妄谈宗”,表达了一种对般若(智慧)和禅宗的随意谈论的态度。这里的“宗”指的是禅宗,是佛教的一个重要流派。
“误引群聋学我聋”,意味着有些人盲目跟从别人的观点,就像一群聋子学习他人的行为,没有自己的判断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是对盲目追随他人观点的批评。
第三句“夙契心源形实相”,暗示了一种内心的默契或相通,但这种默契或相通可能只是表面的,没有触及到事物的本质。
第四句“事随世理显虚空”,反映了作者对于世事无常的认识,认为一切随波逐流,最终会呈现出空无的意境。
第五句“人因有执机皆塞”,表达了人们因为固执己见而难以通达的思想状态。这里的“执机”指的是固守成见。
最后一句“物为无情道尽通”,则是对前文的总结,强调了万物本无情感,一切都能通达明了。这里的“情”指的是情感或情绪。
整首诗通过对般若、禅宗等概念的描述,以及对人类行为和思维的观察,展现了作者对生命、宇宙和人类本性的深刻思考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