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液何时雪尽,洞庭此日波荒。水碧沙明苔两岸,湖天古怨微茫。枫叶蓼花多处,勾留半在红乡。
一路冲开雨密,数声拖得秋长。只有渔翁浑不管,中流自起鸣榔。几处高楼怕听,谁教错住潇湘。

以下是对《河满子·闻雁》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和赏析:

  1. 诗题:《河满子·闻雁》
  • 作者:易顺鼎(清末近现代初)
  1. 注释翻译
  • 太液何时雪尽,洞庭此日波荒:问什么时候太液池的雪能化完,洞庭湖的波涛今天变得如此荒凉。
  • 水碧沙明苔两岸,湖天古怨微茫:湖水碧绿透明,沙岸清晰可见,湖上天空显得忧郁而遥远。
  • 枫叶蓼花多处,勾留半在红乡:枫树和蓼花很多的地方都留有痕迹,一半时间都在红色故乡中徘徊。
  • 一路冲开雨密,数声拖得秋长:一路上雨水密集,声音悠长,仿佛秋天一样漫长。
  • 只有渔翁浑不管,中流自起鸣榔:只有打鱼的老人完全不理会这些,他独自在河流中央敲击着船桨。
  • 几处高楼怕听,谁教错住潇湘:几座高楼里的人害怕听到,是谁把这里错当作了潇湘?
  1. 赏析
  • 主题:通过描写自然景象来表达诗人的情感,特别是对孤独和遗忘的感慨。
  • 意象选择:诗歌通过描绘太液池和洞庭湖的景色,以及渔夫的生活状态,反映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去的回忆和对现状的不满,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 艺术手法:诗歌运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了感染力。

《河满子·闻雁》是一首抒情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过去的回忆。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对人生经历的深刻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