鴂舌诸蛮梗化多,天教豪杰挽狂波。
开闽霸业传忠懿,佐汉诚心过尉佗。
生辟蚕丛隶华夏,死留龙井镇山河。
我来殿宇瞻遗像,落日平台一放歌。

【注释】

闽越王:即东晋末年的王羲之,曾任会稽内史、东阳太守、吴兴郡太守等职。王羲之曾为闽地(今福州)的刺史,故有“闽越王”之称。

鴂舌诸蛮梗化多:闽越王在治理闽地时,曾平定过当地的“鴂舌诸蛮”(一种部落),使这些部落逐渐归附,从而安定了闽地。这里的“梗化”是指部落归附,而“多”则是形容其归附的数量之多。

天教豪杰挽狂波:这里的“天教”是指上天的旨意或安排,而“豪杰”则是指有能力有胆识的人。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上天安排了那些有才能和胆识的人来治理闽地,使其得以安定繁荣。

开闽霸业传忠懿:王羲之在任闽地刺史期间,曾致力于开发闽地的经济和文化,使闽地逐渐崛起成为一方诸侯。这里的“开闽霸业”是指王羲之开创的闽地霸业,而“传忠懿”则是指他传递了忠诚和懿德。

佐汉诚心过尉佗:尉佗是西汉时期的一位名将,他曾率军平定南越国,为汉朝立下赫赫战功。这里的“佐汉”是指辅佐汉朝,而“诚心过尉佗”则是说王羲之辅佐汉朝时,其忠诚之心超过了当时的名将尉佗。

生辟蚕丛隶华夏:这里的“蚕丛”是指一个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四川一带。王羲之在治理闽地时,曾平定了蚕丛部落,使他们归附中原,从而使得闽地成为了中原的一部分。这里的“隶华夏”是指闽地成为了中原的一部分。

死留龙井镇山河:这里的“龙井”是指杭州西湖边的一座著名景点,相传是古时候的一位隐士所居之地。王羲之在去世后,被安葬在龙井山中,他的墓地至今依然存在。这里的“镇山河”是指王羲之的墓地如同一道屏障,守护着山河。

我来殿宇瞻遗像:这里的“殿宇”是指王羲之的庙宇,而“遗像”则是指王羲之的雕像。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我来到庙宇中瞻仰王羲之的雕像。

落日平台一放歌:这里的“落日”是指太阳即将落山的景象,而“平台”则是指王羲之庙宇中的观景台。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我在落日在平台上高声歌唱。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赞美王羲之的诗作。诗人通过对王羲之的事迹和贡献的描述,表达了对这位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诗中运用了一些生动贴切的词语,如“天教”、“豪杰”、“贤君”等,形象地描绘了王羲之的形象;同时,也运用了一些典故,如“尉佗”、“龙井”,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底蕴。整首诗结构严谨,语言优美,既展现了王羲之的英雄形象,也体现了诗人的情感和审美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