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来佛阁饮仙𨤍,宴罢凭栏醉眼醒。
隔岸众山朝紫帽,过门一水接沧溟。
日沈渔舍钟声起,波撼经楼海气腥。
归路无端逢法雨,洗人衫鬓两青青。

【注释】

1.海印寺:位于浙江温州市,相传为晋朝佛教大师支道林隐居之地。2.仙𨤍:即仙酒,指美酒。3.紫帽:山名,在浙江省乐清县东。4.沧溟:大海。5.法雨:指佛家说法之雨,比喻佛法。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游览海印寺的有感之作。全诗以游踪为线索,写景抒情,融写景、记事、抒情为一体,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感受和内心体验。

首句“借来佛阁饮仙𨤍”,点明游览的时间和地点是在一个佛阁中。“借”字,说明不是自己亲自去的,而是别人邀请或代为前往。“仙𨤍”,即美酒的意思,这里是指海印寺的仙酿。这一句既写出游览的目的,又点出游览的地点是在海印寺。

第二句“宴罢凭栏醉眼醒”,描写诗人游览归来后的情形。“凭栏醉眼醒”,意思是说诗人宴罢之后,倚着栏杆,醉意未消,眼睛还没有完全清醒过来。一个“凭栏”字,写出了诗人游玩时的惬意和轻松,而“醉眼醒”则表明他已从游玩的愉快中得到了一种满足和享受。

第三、四句“隔岸众山朝紫帽,过门一水接沧溟”,写诗人在佛阁中所看到的景象。“隔岸”二字,写出了佛阁与海印寺之间相隔的距离之远。“群山”,指的是山峦叠嶂,层峦起伏。“紫帽”指的是山顶上覆盖着紫色茅草的山峰。“过门”,指越过山涧。“沧溟”指的是波涛汹涌的大海。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佛阁的后面就是一座座青翠的山峰,它们仿佛在向紫帽山致敬;佛阁前面是一汪碧水,它好像连接着浩瀚的海洋。诗人通过写景,把佛阁置于崇山峻岭之中,突出了佛阁高耸入云的气势。

第五、六句“日沈渔舍钟声起,波撼经楼海气腥”,进一步写佛阁中的所见所闻。“日昽”,指夕阳西下。“沉”字,用来形容落日的景色。“渔舍”,指的是渔民居住的房屋。这句的意思是说,太阳快要下山的时候,渔舍里传来了悠扬的钟声;海上的波浪似乎都在撞击着经楼。“经楼”,指的是佛阁中的大殿。这两句写出了佛阁所处的环境,更写出了佛阁中传出的钟声和海上的波涛声。

第七、八句“归路无端逢法雨,洗人衫鬓两青青”,是对佛阁中的所见所闻进行收束。“归路”指的是诗人离开佛阁返回的路。“法雨”,佛教语,指佛陀所降的恩泽,这里特指佛法。“洗人衫鬓”,意为洗涤诗人身上的尘埃,使衣服更加洁白。“青青”二字,形容衣服洁净发亮的样子。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诗人在佛阁中经历了一天的快乐时光后,回到自己的家中,却意外地遇到了佛法的恩赐——一场及时雨,洗净了他一身的尘垢。

【译文】

在佛阁中喝酒喝得有点醉意,喝完酒后靠在栏杆上,我的眼睛才慢慢醒过来。

远处的群山仿佛在向紫帽山致敬,穿过山涧有一条小河流向大海。

太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渔民的屋舍中传来了悠扬的钟声;波涛撞击着经楼,发出阵阵海腥味。

我回到自己的家中时没有遇到什么麻烦,却意外地遇到了佛法的恩赐——一场及时雨,把我身上的尘土都洗净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