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息沧桑久变更,颓垣谁识汉家营?
海疆今但须游徼,儿戏还嗤灞上兵。
【注释】
①“过”:经过。②“涂城”:即今河南洛阳市西的旧洛阳城,曾是东汉、曹魏的都城。③“颓垣”:倒塌了的墙。④游徼(jiao):巡视边境的哨所。⑤灞上:古地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⑥嗤:讥笑。⑦“汉家”:指东汉王朝。⑧“儿戏”:轻率地对待。⑨“兵”:这里指驻守在长安附近的军队。⑩“关中”:泛指陕西一带地区。
【赏析】
此诗首句写诗人来到古都洛阳,对历史的变迁和岁月的沧桑感喟不已;后三句则借历史教训讽刺现实,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忧虑之情。
全诗以咏史为题,通过写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国事日非、边防松弛的忧虑。诗一开头就慨叹洛阳城的变迁,接着又写到边关的空虚,最后归结到朝廷对边疆问题的严重忽视。《汉书·五行志》说:“汉兴已来七十余载矣”,而“天下安善,何其少也!”可见诗人的感叹并非无端。从“太息沧桑”四字可以看出,诗人是怀着十分感慨的心情来到这里的,而且他对于国家前途的担忧也溢于言表。
“颓垣谁识汉家营?”这句诗是说,如今的洛阳城虽然还有残存的城墙,但谁还能知道这曾经是汉家的都城呢!“颓垣”指的是残破不堪的城墙,“谁识”则是问谁能认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今这座古城虽然还残存着一些断壁残垣,但人们却不知道它曾是一个曾经繁华一时的汉代都城。这里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历史遗迹的珍视之情。
“海疆今但须游徼,儿戏还嗤灞上兵。”这句诗的意思是说,现在的国家虽然还面临着外敌的威胁,但那些所谓的边防军队却在做一些无聊的事情,甚至被一些人讥笑为儿戏。这里的“游徼”指的是巡逻守卫的边疆哨所,而“灞上兵”则是指驻守在长安附近的军队。这句诗反映了当时边防松懈的情况,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忧虑。
这首诗通过对洛阳城遗址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安危的忧虑之情。同时,这首诗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关于洛阳城的历史信息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