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峰双峙海门开,昼夜波涛卷地回。
雄似平沙奔万马,骤如阔汉殷千雷。
鸣樯已见风当劲,吼汕先知雨欲来。
常向长松高枕卧,几番残梦为低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的《夜泊牛渚怀古》。全诗如下:
琅峤潮声,南峰双峙海门开,昼夜波涛卷地回。
雄似平沙奔万马,骤如阔汉殷千雷。
鸣樯已见风当劲,吼汕先知雨欲来。
常向长松高枕卧,几番残梦为低徊。
注释:
- 琅峤:指山名。
- 潮声:指潮汐的声音。
- 南峰双峙:形容山峰南北对峙。
- 海门开:大海的门户打开。
- 昼夜波涛:白天和黑夜的海浪。
- 卷地回:形容海浪翻滚的样子。
- 平沙:平坦的沙滩。
- 万马:形容海浪如同成千上万匹马奔腾。
- 阔汉:宽广的汉子,这里用来形容海浪。
- 殷:大而重的样子。
- 鸣樯:指船只上的桅杆上发出的声响。
- 风当劲:风势强劲。
- 吼汕:指船只发出的巨大声响。
- 长松高枕卧:意思是说诗人常常躺在松树之下,以安睡。
- 残梦:未完的梦。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夜晚停靠在牛渚的时候所创作的。诗人通过对牛渚海景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去战争岁月的回忆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琅峤潮声”一句描绘了牛渚海边的景色,琅峤指的是高大的山峰,潮声则是指潮汐的声音。这句诗通过描写牛渚海边的壮丽景色,为后文的描绘作了铺垫。
“南峰双峙海门开”,描述了南面的两个山峰对峙,大海的门户被推开的景象,形象地展现了牛渚的地理特色。
“昼夜波涛卷地回”,这句话表现了日夜之间海浪翻滚的情景,给人一种壮观的感觉。
接下来的“雄似平沙奔万马,骤如阔汉殷千雷”,将海浪比喻成奔腾的万马和宽阔的汉子,形容海浪的气势浩大、声势浩大,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牛渚海面的壮观景象。
“鸣樯已见风当劲,吼汕先知雨欲来”,诗人通过观察船上的帆篷和船体发出的声音,感受到了即将到来的风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感性和观察力。
“常向长松高枕卧,几番残梦为低徊”,诗人常常在松树下睡觉,有时还会做关于牛渚的梦,感叹时光易逝、人事难料。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对过去的追忆。
整首诗通过描绘牛渚的地理特色和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回忆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诗人敏锐的感受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使诗歌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