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二月天始晴,蜀冈连绵春色生。
山梅向暖红欲破,千折百折随人行。
花源隔村辨花坞,翠阁朱阑不知路。
冶春裙屐多少年,醉拂银鞍柳边去。

游平山堂

扬州二月天始晴,蜀冈连绵春色生。

山梅向暖红欲破,千折百折随人行。

花源隔村辨花坞,翠阁朱阑不知路。

冶春裙屐多少年,醉拂银鞍柳边去。}

《游平山堂》是清代诗人易佩绅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解读:

  1. 诗句释义
  • “扬州二月天始晴”:描述了扬州在二月天气开始转晴的情景。
  • “蜀冈连绵春色生”:指蜀冈地区春天的景色非常美丽,生机勃勃。
  • “山梅向暖红欲破”:山梅花盛开,颜色鲜艳,好像快要破裂一般,充满了生机。
  • “千折百折随人行”:形容山路弯弯曲曲、曲折迂回,仿佛要跟随人的行走方向前进。
  • “花源隔村辨花坞”:描述通过一个村庄可以辨认出花坞的美丽景色,暗示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
  • “翠阁朱阑不知路”:描绘了一座绿意盎然的亭子,其周围装饰着翠绿的栏杆,却让人感到迷失在其中。
  • “冶春裙屐多少年”:表达了对冶春这个地方的怀念,以及多年来在此度过的美好时光。
  • “醉拂银鞍柳边去”:描绘了诗人骑马离开的场景,可能是在享受春天的乐趣后离去。
  1. 译文注释
  • 原诗为七言律诗,每句七个字,共四联,共八句话。
  • “游平山堂”是诗歌的主题,表达了对平山堂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 “曾履蚕丛若坦途,平山合作蜀冈呼”:诗人回忆起自己曾经走过蚕丛的道路,就像平坦的道路一样顺畅,平山堂就像是蜀冈的一部分。
  • “三千世界孰夷险,六一先生今有无”:诗人感叹世界上的千变万化,就像古人所说的“六一先生”,今天是否还存在?
  • “兵火频经陈迹在,江淮中立此堂孤”:战争频繁发生,但陈迹仍然存在,而江淮之间只有这座平山堂显得格外孤独。
  • “山僧好客期重至,万本荷花寿老夫”:山中的僧人喜欢招待客人,期待着再次来访,而诗人则祝愿万本荷花能够长寿。
  1. 赏析鉴赏
  • 此诗以平山堂为背景,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画卷。诗人通过细腻的语言,将大自然的美景和人文景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 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整首诗更加富有诗意和韵味。
  • 诗人通过对平山堂的描述,表达了对这个地方的深厚感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自然和人文的热爱。
  • 诗中的“冶春裙屐多少年”,可能指的是作者在冶春度过的岁月,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之情。而“醉拂银鞍柳边去”,则描绘了诗人骑马离去的场景,给人一种优雅而又潇洒的感觉。

易佩绅的《游平山堂》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而且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和人文精神的独特理解。这首诗不仅是对平山堂美景的赞美,也是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的颂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