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披锦罽色腥红,头上鸡毛招飐风。
礼数纵嫌趋走疾,居然环佩响丁东。
身披锦绣的锦衣,颜色腥红如血染。
头上鸡毛随风飘扬,招飐之声犹如战鼓擂。
虽然礼数上嫌我过于急切,但毕竟还是恭敬地环佩响丁东。
身披锦罽色腥红,头上鸡毛招飐风。
礼数纵嫌趋走疾,居然环佩响丁东。
身披锦绣的锦衣,颜色腥红如血染。
头上鸡毛随风飘扬,招飐之声犹如战鼓擂。
虽然礼数上嫌我过于急切,但毕竟还是恭敬地环佩响丁东。
乌鱼有引 网鱼竞捕正头乌,兴味频嫌至后殊。 海堀引回怜瘦剧,船头悬罟急徵输。 钓缗信足骄渔父,幻化无须诳老夫。 曾食江鲻争比得,芙蓉花里好提壶。 注释: 1. 乌鱼(wū yú):一种淡水鱼,身体长而扁,背部为黑色或深褐色,腹部为白色或浅黄色。 2. 正头乌:指捕鱼的时机正好,捕捉到的是头领。 3. 兴味频嫌至后殊:意指捕鱼时的兴趣逐渐减弱,到了捕鱼的后期,感觉变得不同了。 4. 海堀(huò)
诗句释义: 1. 怒目棱棱遍体斑,蛇行也解曲回环。 - 怒目棱棱:形容眼睛怒视的样子,充满力量和威严。 - 遍体斑:全身布满斑点。 - 蛇行也解曲回环:像蛇那样曲折蜿蜒的游动。 2. 如何生在沧溟里,偏喜身居清浊间。 - 沧溟:大海的意思,这里指广阔的水域。 - 清浊间:水中的清与浊之间。 3. 虎穴掉头终不顾,龙门烧尾可知艰。 - 虎穴掉头:比喻危险的境地或困境中果断脱身。 - 龙门烧尾
北行杂咏 其十二: 杂咏诗成纪采风,麦苗阴雨细蒙蒙。 蛮娘齐唱丰穰曲,杼轴无忧大小东。 注释: - 杂咏:即杂体诗,是唐代诗歌中一个体裁,指内容不拘一格的诗。纪采风:记录采集民情风俗。 - 麦苗:指麦子苗,是农作物的一部分,此处泛指农事。 - 阴雨:下雨。 - 细蒙蒙:细小而朦胧。 - 蛮娘:对少数民族女子的称呼,此处可能指的是少数民族的女子们一起唱歌。 - 丰穰曲:一首关于丰收的歌曲。 -
【注释】 祇:只;千重:层层叠叠的样子。炫:闪烁、耀眼。秾艳:浓艳,艳丽。经年:一整年。夸:自夸。 【赏析】 《扶桑花·其一》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以扶桑(即木槿)之花为题,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凉之情。上片写扶桑花的绚丽多彩,下片则抒写作者壮志未酬的感慨。这首词意境高远,语言优美,富有韵味
让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格式: 1. 诗句与译文一一对应。 2. 诗句中的关键词加上注释。 3. 最后附上赏析。 我们逐句解读这首诗: 岐阳石鼓文仅存,安置太学真嶙峋。更复上溯二千载,神禹鸟迹荒丘坟。 注释:岐阳,地名,今陕西省凤翔县南;石鼓,古代刻有文字的石碑,通常用于记录法令和历史。安置,即放置或安放。太学,古代的最高学府。嶙峋,形容山石参差不齐的样子。 译文
三月二十五日渡海纪所见 诗句:海门峡如束,放舟还趁潮。 译文:海门峡如同被束住一样狭窄,我放舟回到潮水中。 注释:海门峡——地名,位于浙江舟山群岛东部,是著名的海上门户之一。 赏析:开篇描绘了海门峡的壮丽景象,通过“如束”二字,形象地表现了峡口的狭窄,同时“放舟还趁潮”表明诗人在潮水的帮助下顺利渡过了海峡。 诗句:岛屿渐以远,仰视惟云霄。 译文:岛屿逐渐变得遥远,只能抬头仰望天空。 注释
诗句: 1. 绛云火伞张海国,烧空灭尽青铜色。 注释:绛云是红色的意思,此处可能指红色的火焰或红色的云彩。火伞是一种形容火焰如伞般炽热的比喻,海国指的是广阔的海洋国家。这句话描述的是火焰如同伞一样遮蔽了天空,将青铜色的大地都染成了红色。 2. 万室于今陶者谁,炀灶浑疑欺白日。 注释:万室在这里可能是指无数的房屋。陶者是谁,可能是在询问这些房屋是谁造的。炀灶浑疑欺白日
【注释】 ①赤瓦:即红砖。歌有序,即《歌序》。海若:《山海经》中的神话生物,形状像鱼,生活在大海中。《山海经·大荒东经》:“海内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身、一角,其名曰‘俱良’。”足:指“海若”。自来足光怪:海若自有它的足迹和痕迹。光怪:指奇异的光彩。丹邱:古代神话中的山名,在昆仑山上。熔金霱(huò):熔化金子做成的器具。 ②蒸郁:蒸腾。常旸:正常的太阳。用九:天数之数,指阳数九。南正:南方的主司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北港地区的农耕图景。诗中描述了北港地区土地肥沃,四季分明的农耕生活。 1. 首句“北港地肥沃”:北港地区的土地肥沃,适合种植农作物。 2. 第二句“种植恒不时”:这里的“时”指的是时节,意思是一年四季都种庄稼。 3. 第三句“四月刈新谷,六月开新菑”:描述了四月收割新谷,六月开始耕种新田的情景。 4. 第四句“十月收大冬,洵有不敛穧”:描述的是十月收获大麦,确实有不收取的庄稼。
【注释】 1. 木兰花:一种花卉名。 2. 庭前格:指诗的格式,要求对偶工整、平仄协调。 3. 识(zhì):了解,知道。 4. 废目任耳(fèi mù rèn ěr):不读书,不闻见。形容不重视学习或听不进劝告。 5. 蓬瀛(péng yíng)大海东:泛指东海。蓬瀛为仙山名。 6. 周诹(zōu)询度:遍查询问。周,遍;诹,同“求”,问。 7. 肯教:岂能让。过眼烟云:喻指短暂的事物。 8.
【注释】 名花齐向胆瓶张,桃菊荷梅竟竞芳。——名贵的花朵都集中在一个小小的胆瓶中盛开,它们分别是桃花、菊花、荷花和梅花。 说与中华人不信,老夫亲见细闻香。——“说给中华的人不相信”,因为我亲眼所见,仔细地闻到它们的香气。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描写了诗人在京城洛阳时,看到各种名贵花卉在胆瓶里竞相绽放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之情。 首句“名花齐向胆瓶张”
【注释】 北行:从北方行进。杂咏:即杂言,不拘于韵律的诗词。大渡沙头:在四川省乐山市大渡口,有沙洲,名大渡河口,为岷江南入长江之口。扣舷:指船舷相撞声。久晴:天气晴朗了很长时间。又得:意外地得到。檐声到枕边:雨滴落在屋檐上发出的声音传到枕边。 【赏析】 此诗写诗人由南往北旅行时,在途中所听到的两种不同的自然音响的感受。 首句“大渡沙头一扣舷”,点明诗人在大渡河口,正遇风平浪静,于是扣舷而立
小至翻疑节候差,豆棚青翠漫交加。 注释:冬至的时候,天气好像与平时有所不同,豆棚上的青翠叶子互相交织在一起。 沿溪忽入幽人室,开遍蔷薇一架花。 注释:沿着溪流忽然进入了一间隐士的屋子,那架蔷薇花已经开得满架都是
北行杂咏 杂咏诗成纪采风,麦苗阴雨细蒙蒙。 蛮娘齐唱丰穰曲,杼轴无忧大小东。 注释:这首诗是关于作者在北行过程中所见所闻的记录。诗人通过描写天气的变化和农人的生活来表达他的感慨。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诗人在北行中遇到了阴雨天气,但正是这种天气让麦苗得到了充足的水分,生长得更加茁壮。而当雨后天晴时,麦田上的露珠闪烁着晶莹的光芒,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七月一日在七里香花下宴集,赋得《七里香花下作》 唐昌玉蕊:唐昌县的玉蕊花开时非常美丽。琼花:即月季花,又名“木芍药”。后土:指地神。 无踪迹:没有留下什么痕迹或影响。见难:难以再见。 官阁独馀春桂影:官署楼台上只余下春日里桂花的影子。婆娑:形容树木枝叶随风飘动的样子。长得:生长得。长,形容词用作动词。月中看:在月光下观赏。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元和九年(814)秋在长安时所作。当时正值晚秋季节
【注】荼蘼:又名木香花,落叶灌木。叶卵形,有齿缺,花白色,有香气,花期6月。青琐:古代宫门上嵌的铜或铁制的圆形图案,因色青,故名。 小叶荼蘼一丈馀,花开五出袭琼琚。 七月一日宴七里香花下作(此诗应作于淳熙四年) 小叶荼蘼:即木香花,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荼莠花初开时呈白色,后变为黄色,花期约一个月,夏季开放,其花可作香料用。“茶蘼”是其别名。 一丈余:指荼蘼花高约1丈(约3米)。 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