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港地肥沃,种植恒不时。
四月刈新谷,六月开新菑。
十月收大冬,洵有不敛穧。
罔知三年畜,转贩成漏卮。
番儿学唐人,亦解把锄犁。
时清风日好,鸡犬皆嬉嬉。
槟榔簇凤尾,猱采同儿戏。
弯弓射生手,徒充他人饥。
褚侯河南后,跨海效一麾。
动念仁民术,写出豳风诗。
美哉二千石,愿更进微规。
武侯治蜀严,宽猛常相持。
既庶何以教,阿谁是良师。
逋逃何以绝,穷黎何以肥。
至治顺大化,贵与羲皇期。
何时道德同,四海仰风仪。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北港地区的农耕图景。诗中描述了北港地区土地肥沃,四季分明的农耕生活。
- 首句“北港地肥沃”:北港地区的土地肥沃,适合种植农作物。
- 第二句“种植恒不时”:这里的“时”指的是时节,意思是一年四季都种庄稼。
- 第三句“四月刈新谷,六月开新菑”:描述了四月收割新谷,六月开始耕种新田的情景。
- 第四句“十月收大冬,洵有不敛穧”:描述的是十月收获大麦,确实有不收取的庄稼。
- 第五句“罔知三年畜,转贩成漏卮”:表示不了解三年的积蓄,转而贩卖成了漏卮。
- 第六句“番儿学唐人,亦解把锄犁”:描述孩子们学习唐朝人使用锄头耕地的情景。
- 第七句“时清风日好,鸡犬皆嬉嬉”:描述天气晴朗,人们心情愉快,鸡和狗都在嬉戏。
- 第八句“槟榔簇凤尾,猱采同儿戏”:描述了槟榔树丛中有凤凰尾巴形状的槟榔,猴子们也在玩耍。
- 第九句“弯弓射生手,徒充他人饥”:描述有人弯弓射猎,只是为了填充饥饿的人。
- 第十句“褚侯河南后,跨海效一麾”:提到了褚太守是河南人,后来在海上治理政务。
- 第十一句“动念仁民术,写出豳风诗”:表达了褚太守想以仁爱之心治理百姓,写出了诗经中的《豳风诗》。
- 第十二句“美哉二千石,愿更进微规”:赞美了两千石官员的功绩,希望能继续提出微小的建议。
- 第十三句“武侯治蜀严,宽猛常相持”:描述了诸葛亮治理蜀地的方法,既严格又宽松,相互制约。
- 第十四句“既庶何以教,阿谁是良师”:询问如何教育百姓,谁能成为良师。
- 第十五句“逋逃何以绝,穷黎何以肥”:询问如何处理逃亡的人,使百姓富裕起来。
- 第十六句“至治顺大化,贵与羲皇期”:追求最高的政治治理,希望达到与古代圣王一样的境界。
- 第十七句“何时道德同,四海仰风仪”:期待何时道德相同,四海仰望其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