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赋物善言理,不似庭前格竹子。
当知多识即是学,废目任耳非为美。
我来蓬瀛大海东,探奇直欲穷苍穹。
周诹询度百不厌,肯教过眼烟云空。
采辑郡志二十卷,遗书掇拾行将遍。
犹惭臆断恐失真,订误考疑敢云倦。
贝多罗花诗已讹,琵琶形似终如何。
就中无实难伪托,佛经欲写空槎那。
因阅长庆忽顿悟,辛夷恍与木兰遇。
内白外紫状如莲,点点青杨虫食蠹。
昔人几度上芳舟,不识征帆逐远游。
今日模糊才认得,新翻乐府却风流。
【注释】
- 木兰花:一种花卉名。
- 庭前格:指诗的格式,要求对偶工整、平仄协调。
- 识(zhì):了解,知道。
- 废目任耳(fèi mù rèn ěr):不读书,不闻见。形容不重视学习或听不进劝告。
- 蓬瀛(péng yíng)大海东:泛指东海。蓬瀛为仙山名。
- 周诹(zōu)询度:遍查询问。周,遍;诹,同“求”,问。
- 肯教:岂能让。过眼烟云:喻指短暂的事物。
- 贝多罗花:一种花名,梵书作“波罗花”或“波罗花”。
- 琵琶:即琵琶形的花,又名“琵琶子”、“金铃子”。
- 佛经欲写空槎(chā):佛经想写空槎。槎,筏。
- 辛夷(xīnyī):一种落叶乔木,叶子卵形,花白色。
- 内白外紫:花朵里是白色,外面紫红色。
- 莲:莲花,又称荷花。
- 点点青杨虫食蠹(dú):青杨树的叶子上,有小虫蛀蚀。
- 征帆逐远游:指远行的帆船。
- 模糊:模糊不清。
- 新翻乐府:重新整理、创作诗歌。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游览了山东蓬莱阁时所写的一篇赋物抒情之作。
诗的前半首从景物描写入手,通过诗人对各种花草树木的描写,表达了他对自然万物的热爱与向往。接着,诗人又以“不识”二字起兴,表达了他对世俗世界的不满和厌倦。最后,他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了“采辑郡志二十卷,遗书掇拾行将遍”的观点,表达了他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真理的探求。
诗的后半首则从人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讽刺。例如,他用“废目任耳非为美”来讽刺那些不求上进的人,用“过眼烟云空”来形容那些短暂而虚假的事物,用“新翻乐府却风流”来赞美那些具有真才实学的人等。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又有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与反思。它既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篇,也是一首富有哲理的散文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