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气冷侵肤,愁怜独客孤。
灯光寒顿缩,人影淡如无。
磷火前林出,鸮声隔涧呼。
复闻窗外雨,凄绝滴檐梧。

秋雨夜宿圆山庄

夜气冷侵肤,愁怜独客孤。

灯光寒顿缩,人影淡如无。

磷火前林出,鸮声隔涧呼。

复闻窗外雨,凄绝滴檐梧。

注释:

  1. 夜气冷侵肤:形容夜晚的寒冷之气直接接触到皮肤,感觉极为冰冷。
  2. 愁怜独客孤:因孤独而感到忧愁,形容独自一人在异乡的感觉。
  3. 灯光寒顿缩:形容灯光因寒冷而收缩,比喻环境艰苦或者心情低落时的无力感。
  4. 人影淡如无:形容人影因为夜色或寒冷的原因变得模糊不清,几乎看不见。
  5. 磷火前林出:磷火(磷光)在树林中出现,可能是萤火虫之类的生物发出的光亮。
  6. 鸮声隔涧呼:鸮(猫头鹰)发出的声音从山涧传来,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
  7. 窗外雨:描述听到窗外下雨的声音。
  8. 凄绝滴檐梧:形容雨水打在屋檐上的声音异常凄厉,让人感到悲伤。

赏析:
本诗通过描绘秋夜雨中的自然景象和人物的情感状态,展现了诗人孤独、寒冷与凄凉的感受。开头两句“夜气冷侵肤,愁怜独客孤”直接点出了诗人在秋夜里的孤单和寒冷感受,通过“夜气冷侵肤”具体表现了夜晚的寒冷气息对人的直接影响,使人感到身体冰凉。接着“愁怜独客孤”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郁,可能是因为旅途劳顿、思乡之情等原因导致的情绪。

接下来的四句则转向描写环境的幽静与人的渺小。“灯光寒顿缩,人影淡如无”,形象地描绘了由于天气寒冷,室内的灯光也显得格外微弱,甚至人影都变得模糊不清,如同不存在一般;“磷火前林出,鸮声隔涧呼”则通过磷火和鸮声两种自然界的元素,增添了一种神秘而凄凉的氛围。这种描写不仅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同时也加深了诗人与自然之间的界限感和距离感。

最后两句“窗外雨,凄绝滴檐梧”则是直接描述了诗人所处环境的具体景象——窗外的雨声,以及这声音给诗人带来的情感冲击。这里的“凄绝”用来形容雨水敲打屋檐的声音,既表达了雨势之大,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悲痛和哀伤。整个诗句以雨声作为线索,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凄凉氛围的夜晚,使得整首诗的主题更加深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