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磴扪萝上,奔泉擅异观。
长虹悬树杪,飞电落岩间。
常引千寻响,能生六月寒。
我来当盛夏,漱石听淙潺。
【解析】
本题是一道古诗赏析的题目,要求学生对诗歌内容进行赏析。首先读懂全诗,这是一首五律,写瀑布的壮丽景色。开头两句,“绝磴扪萝上”,“绝磴”指高耸入云的石梯,“扪萝”,攀缘着藤萝上去。“奔泉擅异观”,奔流的泉水独自占据了奇异景观,这一句点明诗人登山的目的。“擅”“异”二字,既表明了诗人登山的目的,又突出了山瀑的气势和景象。接着两句,“长虹悬树杪”、“飞电落岩间”,用夸张的手法,把瀑布比作“飞电”,形象地写出了瀑布的壮观。最后两句,“常引千寻响,能生六月寒”,诗人进一步赞美瀑布的壮美。“千寻”是形容声音巨大,“六月”则形容气温之低。这四句是全诗的关键。“我来当盛夏”一句,是诗人登山时的感受;而“漱石听淙潺”则表达了诗人登上山巅后,在山涧边静心倾听瀑布轰鸣的心境。
【答案】
译文:
攀着绝险的石径,我攀登着藤萝而上。
瀑布奔泻于岩石之上,犹如一条白虹悬挂。
瀑布声如飞电从天而降,溅起的水珠落在山崖之间。
它常常发出千寻之声,能使六月的天气变得凉爽。
我来登临正值盛夏时节,我在这里聆听着水声潺潺。
赏析:
这首诗写于盛夏时节,诗人乘兴游览名山胜景,来到一处瀑布前。首联两句写诗人登山的途径,“绝磴”即高绝的石级,“扪萝”指攀缘着青藤而上。一个“擅”字,写出了诗人独步山川、欣赏自然美景的情景。“奔泉擅异观”,点明诗题中的“二首”。第二联写瀑布,“长虹悬树杪”,把瀑布比作长虹,形象而传神。“飞电落岩间”,将瀑布比作闪电,更富有浪漫主义色彩。“长虹”与“飞电”都是夸张的比喻。第三联进一步写瀑布的雄伟,“千寻响”,极言水势浩大,声传千里;“六月寒”,极言其水之冷冽。第四联写诗人登上绝顶,面对飞流直下、水声震耳欲聋的瀑布,感到心旷神怡,如置身清凉世界,从而抒发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