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晴添霁色,天气又晴和。
桥岸垂疏柳,溪沙养绿䔋。
半林鸦背日,十里鸭头波。
何处沧浪笛,随风和棹歌。
【注释】
霁色:雨后天晴时的阳光。
绿䔋:即水草,指水生植物。
沧浪:指江湖。
棹歌:船夫划船时唱的歌。
【译文】
雨过天晴后增添了霁色,天气晴朗和煦。
桥边岸上垂着稀疏的柳树,溪边的沙地上长着茂盛的水草。
半山腰有乌鸦背对着太阳,十里江面上鸭群在水面嬉戏。
何处传来了江湖上的笛声,随风飘荡与船夫的歌声相应。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首句“雨后泊剑潭作”点出了作者在雨后泊船于剑潭的情景;第二句“雨晴添霁色,天气又晴和。”描绘出了雨后的景色,为下文的景物描写做铺垫。
接下来的几句中,“桥岸垂疏柳,溪沙养绿䔋。”描绘了桥岸边的柳树以及河沙中的水草,形象生动。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象,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接着的几句中,“半林鸦背日,十里鸭头波。”则描绘出了江面上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江面的美景,让人仿佛看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最后两句中,“何处沧浪笛,随风和棹歌。”描绘出了江湖上的笛声,与船夫的歌声相应。诗人运用想象,将江面上的美景与船夫的歌声相映衬,使得这首诗的画面更加丰满。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