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人栖隐处,高在白云端。
竹露滴清籁,松涛生暮寒。
灵猿眠石洞,老鹤守香坛。
夜静来明月,瑶琴独自弹。
宿内湖祖师岩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夜晚的内湖祖师岩中独自欣赏美景,并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译文:
道人隐居的地方,高耸入云霄。
竹叶上的露水滴落发出清脆的声音,松涛声让人感到暮色的寒凉。
灵猿在石洞中安然地睡着,老鹤守护着香炉。
深夜静谧时,明月升起,我独自弹着瑶琴。
注释:
- 道人(道家修行之人):这里指的是隐居修行的道士。
- 栖隐处(隐居的地方):这里指道士隐居修行的地方。
- 高在白云端:形容山峰极高,直插云霄。
- 清籁(qì):指风吹过竹林发出的响声,也泛指美妙的音乐。
- 松涛生暮寒:描述松林中的松树在傍晚时分发出阵阵声响,仿佛是寒冷的风声。
- 灵猿(灵巧的猿猴):这里用来形容动物灵性的动物。
- 石洞:岩石形成的洞穴。
- 老鹤(年迈的鹤):这里用来形容鹤的寿命很长,象征着长寿和吉祥。
- 香坛(供香火的小台或祭坛):用于供奉神明或祖先的地方。
- 夜静:夜晚安静,没有其他声音干扰。
- 瑶琴(一种古代弦乐器):这里指弹奏的古琴,传说中有神仙居住的瑶池附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祥和的自然景象,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内湖水下祖师岩的幽深和神秘。首句“道人栖隐处,高在白云端”直接点明了诗人所处的位置和环境,营造出一种超然世外的氛围。接下来,“竹露滴清籁,松涛生暮寒”,通过对自然声音的细腻描绘,传达出夜晚山林的寂静之美,以及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感慨。最后两句“灵猿眠石洞,老鹤守香坛”,以动物形象象征修行者的生活状态和对自然的尊重,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和平共生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意境,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修行生活的描绘,传递出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