霁景豁吟眸,身闲爱浪游。
波光摇落日,山色淡深秋。
远树笼僧舍,归云拥戍楼。
徘徊驴背上,诗思更清幽。

【注释】

  1. 薄暮:傍晚。潭底:指水边。道中:路上。
  2. 霁景豁吟眸:晴朗的天气使得眼睛明亮,让人想吟诗抒发情感。
  3. 身闲:心情悠闲。
  4. 浪游:随意游玩。
  5. 波光:水面反射的光线。摇落日:使夕阳在水面上摇曳。
  6. 山色:指远山的颜色。淡深秋:描绘出秋天山色的深浅变化。
  7. 远树:远处的树林。笼僧舍:把树林笼罩在僧舍之中。
  8. 归云:回旋的云彩。拥戍楼:云彩环绕着戍楼。
  9. 徘徊:犹豫不决地走。驴背上,诗思更清幽:在驴背上徘徊,诗歌思绪更加清幽。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薄暮时分,沿着山间小路行进时所写下的。整首诗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山水画卷。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深刻的感受,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心旷神怡的境界。

诗人以“薄暮潭底道中”开篇,点明了时间与地点。这里的“薄暮”,既指天色渐晚,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某种期待或感慨。接着,“霁景豁吟眸”一句,诗人用“霁景”(即晴朗的天气)来形容眼前的美景,使人眼前一亮,仿佛看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身闲爱浪游”。这里,“身闲”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自在与放松,而“浪游”则展示了他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接下来的三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与和谐。“波光摇落日”形象地描绘了夕阳下波浪闪烁的景象,而“山色淡深秋”则通过对远山颜色深浅变化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特有的静谧与深沉。这些自然景观的描写,不仅为诗增添了生动的色彩,更为诗人的情感表达提供了丰富的载体。

在后四句中,诗人又转向了对周围环境的描绘。“远树笼僧舍”一句,通过“远树”这一元素,将读者的视角从眼前的景色引向远方,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沉思。而“归云拥戍楼”则通过云彩环绕着戍楼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最后两句,“徘徊驴背上,诗思更清幽”,则巧妙地结合了诗的主题与诗人的个人情感。在这里,“驴背”不仅指代了诗人行走的方式,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孤独与迷茫。而“诗思更清幽”则表达了诗人在这样环境中创作诗歌时,心境变得更加宁静而深邃。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成功地描绘出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山水画卷。诗人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整首诗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深刻刻画,展现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