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来时异昔来时,满目萧条痛乱离。
碧海那能钩桂魄,蓝田何处觅琼枝。
神伤故里鹦哥唤,泪洒空山杜宇悲。
江令有情还赋恨,徐姬无命为情痴。
生前意态堪追慕,别后容光费梦思。
回首墓门斜照外,松楸谡谡影参差。

【注释】

过陴角庄:经过陴角庄。

今来时异昔来时,满目萧条痛乱离:如今来到这里与以前相比大不相同,眼前看到的是一片荒芜萧条的景象,心中充满了悲痛和离别的痛苦。

碧海那能钩桂魄,蓝田何处觅琼枝:碧海怎能有月亮的倒影?蓝田何处能找到像月宫桂花那样的奇珍呢!

神伤故里鹦哥唤,泪洒空山杜宇悲:听到故乡传来鹦鹉的叫声,我不禁伤感起来;看到杜宇(即杜鹃)在空山上鸣叫,我也感到悲戚。

江令有情还赋恨,徐姬无命为情痴:江淹虽然满怀情感却只能发出遗憾之声,徐妃即使没有寿命也只能被这种情感所困扰。

生前意态堪追慕,别后容光费梦思:她生前的容貌神态让人不禁羡慕,分别后她的容颜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只能在梦中寻找了。

回首墓门斜照外,松楸谡谡影参差:回首望向墓地门口,斜阳照射着参差的松树和松柏,显得格外凄凉。

【赏析】

此诗首联写景,颔联写物,颈联写人,尾联写情。全诗以“哀”字贯穿始终,表现了诗人对亡妻的深切怀念之情。

首联“今来时异昔来时”,意思是说现在来到了这个地方,与过去的情形有所不同。这里用了一个“异”字,写出了时间的变迁。这里的“异”不仅仅是指时间的变化,更是指环境、景象的改变,以及心境上的变化。“满目萧条痛乱离”则是具体的表现,描绘出了一幅荒凉、凄清的景象,使人不禁为之动容。这里的“痛乱离”,既包含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也包含了对个人遭遇的悲哀。同时,这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颔联“碧海那能钩桂魄,蓝田何处觅琼枝”则进一步展开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向往。这两句诗中,诗人将碧海比作明亮的月亮,蓝田比作美丽的桂花,以此来表达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然而,这样的美景却无法实现,反而带来了无尽的忧伤和失落。

颈联“神伤故里鹦哥唤,泪洒空山杜宇悲”,则是诗人对自己家乡的思念之情的抒发。这两句诗中,诗人将自己比作了杜宇,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悲伤和无助。而“鹦哥”则是对鹦鹉的代称,鹦鹉常被用来象征美好的事物,因此这里也是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和留恋。

“江令有情还赋恨,徐姬无命为情痴”,则是诗人对自己妻子的怀念之情的抒发。这两句诗中,诗人将自己比作江令和徐姬,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悲伤和无奈。而“有情”和“无命”则是对两人不同命运的描述,一方面展现了她们的美好品质,另一方面也揭示了她们的命运的无常和悲惨。

“生前意态堪追慕,别后容光费梦思”则是诗人对自己妻子的回忆之情的抒发。这两句诗中,诗人回忆起妻子生前的美好时光和容貌,表达了对她深深的怀念之情。而“追慕”则表达了自己对她的敬仰和怀念之情;“费梦思”则表示自己一直在梦中思念着她,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无助。

尾联“回首墓门斜照外,松楸谡谡影参差”则是诗人对自己的感慨之情的抒发。这两句诗中,诗人回首望向墓地门口,斜阳照射着参差的松树和松柏,显得格外凄凉。这里的“参差”则描绘出了墓地的荒凉和冷清。而“回首”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回顾和反思;“墓门”则是对死亡的象征,暗示了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

整首诗以哀愁为主题,通过对比现在和过去的景象、感受和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亡妻的深切怀念之情。同时,诗中也融入了许多意象和典故,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性和深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