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尘澒洞人如鬼,渡过黄河日已西。日西旅舍同沽酒,一路风光数诸口。
扬州明月、姑苏台,洞庭群峭、西湖柳。建河滩险魂欲销,荒陬除夕倍无聊。
洪山桥畔蒲帆落,满城灯火正元宵。因之动我浮华兴,顾曲徵歌气未定。
黄金未尽不言旋,多情犹把南楼凭。叶翁帆海往复回,沙哥祖道送行杯。
七月之秋犹未望,鲸波一舸赋归来。举家狂喜牵我衣,王母扶姑颤巍巍。
低头下拜天性见,满门喜极转嘘欷。北堂择吉命成婚,贺客盈堂吊在门。
王母抱孙□抱子,临终有语愿勿谖。三载杜门躬守制,羸叔劬劳持家计。
道光丙午桂之秋,羸叔沉疴旋去世。折薪肯搆一肩挑,有弟茕茕惜嫩苗。
始悟无学难自立,一编三绝暮连朝。昂藏年几三十岁,妻妾死亡竟相继。
慈闱弃养亦同时,捶胸几绝痛长逝。天昏地惨日无光,欲向泉台觅阿娘。

【注释】

1.风尘澒洞人如鬼:形容战乱时期,人们如同在地狱中一样。

2.渡过黄河日已西:指渡过黄河,太阳已经落山了。

3.诸口:多口(这里指多嘴),即多说话。

4.扬州明月:指扬州的月亮。

5.姑苏台:古称吴王夫差所建的姑苏台。

6.洞庭群峭:指的是洞庭湖中的奇峰怪石。

7.西湖柳:指西湖边的柳树。

8.建河滩险魂欲销:建河滩危险,使人感到害怕,魂魄都快消散了。

9.荒陬除夕倍无聊:荒凉的地方,除夕之夜更感到孤独无聊。

10.洪山桥畔蒲帆落:洪山桥畔,风吹过蒲苇做的船帆飘落。

11.满城灯火正元宵:元宵节时,整个城市都亮起了灯火。

12.因之动我浮华兴:因此使我产生了对世俗繁华的向往。

13.顾曲徵歌气未定:欣赏音乐,歌唱,气氛还没有完全放松。

14.黄金未尽不言旋:没有用完的黄金不说就走了。

15.叶翁帆海往复回:叶翁航海归来,往来于海上。

16.沙哥祖道送行杯:沙哥为我饯行,送了一杯酒。

17.七月之秋犹未望:七月的秋天还没到。

18.鲸波一舸赋归来:鲸波舟载着我回来了。

19.举家狂喜牵我衣:全家欢喜,拉着我的衣服不放我走。

20.王母扶姑颤巍巍:王母扶着婆婆(即新娘子)颤抖地站着。

21.低头下拜天性见:低下头,跪拜行礼,表现出我的本性。

22.满门喜极转嘘欷:家里喜事达到顶点,大家高兴地叹息。

23.北堂择吉命成婚:在北堂举行婚礼,选择吉日良辰。

24.贺客盈堂吊在门:客人挤满了大厅,都在门口吊唁。

25.王母抱孙□抱子:王母抱着孙子和孙女。

26.临终有语愿勿谖:临终前说出了心愿,希望不要忘了。

27.三载杜门躬守制:三年来闭门不出,亲自守丧。

28.羸叔沉疴旋去世:瘦弱的叔父不久就去世了。

29.折薪肯搆一肩挑:即使折断自己的肩膀也要承担起重担。

30.有弟茕茕惜嫩苗:有个弟弟孤单单,怜爱幼小的弟弟。

31.始悟无学难自立:开始认识到没有学问很难自立。

32.一编三绝暮连朝:一本书写了三天三夜。

33.昂藏年几三十岁:年纪轻轻就有三十多岁了。

34.妻妾死亡竟相继:妻子和妾侍相继死去。

35.慈闱弃养亦同时:慈爱的母亲也在这个时候被抛弃了养育之恩。

36.捶胸几绝痛长逝:捶胸大哭,悲痛欲绝,终于离开了人世。

【赏析】

《悲歌行》是一首七言古诗,作者为清朝诗人朱彝尊。这首诗通过对战争、离别、死亡等题材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忧虑和关切,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人通过描绘战争带来的灾难,表现了他对国家的忧虑。诗中写道:“风尘澒洞人如鬼,渡过黄河日已西。”这里的“风尘澒洞”形容战乱时期的混乱景象,而“人如鬼”则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战争中的痛苦和无助。诗人通过这样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国家遭受外敌入侵、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担忧。

诗人通过描绘离别、死亡等主题,表达了他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中写道:“扬州明月、姑苏台,洞庭群峭、西湖柳。”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美好的自然景色,更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这样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家人的关爱和牵挂。

诗人还通过描绘自己的经历和感悟,表现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理解。诗中写道:“黄金未尽不言旋,多情犹把南楼凭。”这里的“黄金未尽”暗示了诗人对人生的无奈和感慨,而“多情犹把南楼凭”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人通过对这样的经历和感悟的描绘,表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悲歌行》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思考的诗歌,它通过对战争、离别、死亡等题材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忧虑和关切,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同时,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