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卷浮云尽,冰轮出海东。
井梧金破碎,庭桂玉玲珑。
素彩流银汉,清辉泻碧空。
夜阑犹不寐,酣醉月明中。
【注释】:
中秋夜望月:中秋,指农历八月十五日;望月,即观赏月亮。
风卷浮云尽:风把浮云全部吹散。
冰轮出海东:月亮像冰雪一样晶莹透亮地升出东海。
井梧金破碎:井边梧桐树枝上金黄的叶片破碎。
庭桂玉玲珑:庭院中桂花树上的玉色花苞玲珑剔透。
素彩流银汉:白色的月光像银色的丝带流泻在银河之中。
清辉泻碧空:清澈的月光如水一般倾泻在碧蓝的天空之中。
夜阑犹不寐:到了深夜仍然难以入睡。
酣醉月明中:沉醉于明亮的月光之中。
【翻译】:
秋风卷起浮云飘散,一轮明月已从东海升起。
井边的梧桐树枝上的金黄色叶子已经破碎,庭院中的桂花树上的玉色花苞玲珑剔透。
洁白的月光像银色的丝带流泻在银河之中,皎洁的月光如水一般倾泻在碧蓝的天空之中。
到了深夜仍然难以入睡,沉醉于明亮的月光之中。
【赏析】:
这是一首中秋望月的诗作。诗人以“秋”“月”为主题,通过描绘中秋之夜的景色和自己的观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首句“风卷浮云尽”,描绘了中秋节那天的天气晴朗,秋风送爽的情景。诗人用“卷”字来形容风的力量,形象地描绘出了风势强劲、吹动浮云的景象。接着,诗人将目光转向天空,看到了一轮明月从东海升起的景象。这里的“冰轮出海东”用比喻的手法,形容月亮明亮如同冰雕玉琢一般,从海中升起的画面令人赏心悦目。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
次句“井梧金破碎”,进一步描绘了中秋节当天的夜晚景象。在明亮的月光下,井边梧桐树枝上的金黄色叶子已经破碎,给人一种萧瑟、凄凉的感觉。然而,紧接着一句“庭桂玉玲珑”,却让人感到意外。原来这棵院内的桂花树在明亮的月光下,显得更加美丽、娇媚,就像玉雕一般细腻玲珑。这种对比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有趣,也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欣赏。
第三句“素彩流银汉”,进一步描绘了月亮的美丽。在这里,“素彩”指的是洁白的月光,而“银汉”则是指银河。诗人用“流”字来形容月光流动的样子,仿佛它沿着银河流淌下来一般。这样的描绘使得月亮的形象更加鲜明、动人,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最后两句“夜阑犹不寐,酣醉月明中”,则是诗人在中秋之夜所表达的情感。诗人虽然身处深秋之夜,但心情却无法平静下来。他看到如此美丽的月景,不禁陶醉在月光之中,忘却了时间的流逝和疲劳的感受。这里,诗人用“酣醉月明中”来形容自己在月光下的愉悦和忘我状态。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中秋之夜的自然美景和诗人内心的感受。它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还激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