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林正凉雨,为洗客衣尘。
而我祢衡病,夫君原宪贫。
岁看华鬓改,话到故山真。
今夜然镫坐,乡愁添一人。
【注释】
杨三十五:作者自谦,说自己不是诗人。广陵:地名,在今江苏省扬州市。舍:旅舍。
秋林正凉雨:秋天的树林下正下着凉雨。
为洗客衣尘:因为要洗去旅途中的衣服上的尘土。
祢衡: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有“七步成章”的美誉。他一生贫贱,不得志。原宪:春秋时鲁国人,孔子弟子,以安贫乐道著称。
岁看华鬓改:岁月催人老,看着自己头上的白发已经变黑。
话到故山真:说到自己的故乡,真是感慨万分。
然镫:点亮灯火。坐:坐着。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情之作。首联两句写景,颔联写己,颈联写情,尾联抒发乡愁。全诗写得清丽自然,感情真挚。
前两句是写景。开头一句点明时间地点:“秋林正凉雨”,“秋林”,即深秋的树林;“正凉雨”,说明此时天气凉爽,细雨纷纷。“凉雨”,给人以清新的感觉,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忧郁之情。第二句“为洗客衣尘”则表明了此行的目的,是为洗涤因长途跋涉而沾染的尘埃。这里用了两个典故:一是祢衡,他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有“七步成章”的美誉。他在曹操面前作《鹦鹉赋》,曹操问他为什么如此高兴,他说:“我方见(鹦鹉)于南国,而知雄(鹦鹉)者之不若雌也。”二是原宪,他以安贫乐道著称,孔子称他为“鄙夫”。诗人借用这两个典故,既表现了自己对这两位名人的钦仰,也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贫困潦倒的心情。
三、四两句是写己。第三句“而我”二字承上启下,表明了自己的身份与心情。诗人说自己虽然不是名扬天下的大诗人,但也不是无名之辈,只是穷得叮当响而已。第四句进一步说明自己的处境,用典说:“我”像古代的贫士原宪一样生活困顿,没有固定的住所(“无屋”),只能到处漂泊(“客舍”、“行”),过着寄人篱下的凄苦生活。
五、六两句是写情。这两句是诗人对自己内心情感的抒发,也是全诗的关键所在,它揭示了诗人之所以要远游的原因。第五句“夫君”二字指代诗人的妻子,她与丈夫一起在外漂泊,十分辛苦。第六句“原宪贫”则是诗人自比古人原宪,说自己虽贫穷却很快乐,因为能够保持清白高洁的节操。这里的“贫”和前面的“寒”都是虚指,表示一种生活状态。
最后两句是写情。第七句“岁看华鬓改”是说岁月流逝,不知不觉中自己已经老了,头上的白发已经变成了黑发。第八句“话到故山真”是说自己想到故乡,不禁感慨万分。这里的“故山”指故乡的土地或家乡。诗人说“话到故山真”,意思是想到故乡就会感到惆怅和思念,所以今夜不能入眠了。这里的“真”字写出了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
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情的方式,表达了诗人自己内心的忧愁和无奈。诗人通过对秋林、凉雨、客舍等景物的描写,以及对自己的身世、处境、情感等方面的抒发,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现给了读者。同时,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