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岭如环不可束,登高欲穷千里目。
谢公喜搜山水区,柳侯爱记蛮荒俗。
林花艳舒鹤顶红,潭水澄逾鸭头绿。
逸兴犹看行负瓢,天籁不劳歌按筑。
怪石突兀当关蹲,老树连蜷卧涧曲。
趋庭诗学杜甫吟,志隐篇效苏过续。
悠然归咏舞雩风,何时更濯沧浪足。
【注释】
冈岭:指群山。环:环绕。束:束缚。谢公:指东晋诗人谢灵运,曾游览大江大河名胜古迹,写出《登池上楼》等诗篇。柳侯:即唐代诗人柳宗元,曾游历岭南蛮荒之地。蛮荒:指边远荒凉的山区。林花:指山林中的野花。鹤顶:鹤的头顶。潭水:指山涧中的水。逾:超过。逸兴:指超脱世俗的兴致。行负瓢:背一葫芦酒而行。天籁:指大自然的声音。按筑:击筑(古代的一种乐器)以应声。按、筑均为击打乐器的动作。
怪石:奇形怪异的岩石。当关蹲:像把门一样蹲踞。老树:指参天大树。连蜷:盘曲蜿蜒。趋庭:靠近庭院。杜甫:杜甫的诗多写忧国忧民之情,风格沉郁悲凉。志隐:隐居。苏过:即苏轼,北宋文学家,曾任黄州知州。续:延续、继之。
悠然:形容心情舒畅自在的样子。归咏:回到故乡咏诵。舞雩(yū):古人求雨时所举行的祭礼,在广场上张开长布,手持木杖指挥风雨,称“舞雩”。沧浪:指沧江。沧江在湖北武汉市附近,为长江最大支流之一。濯:洗涤。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游南涧寺后所作,与前诗同题,是一首七言律诗。首联总写山水之美,颔联赞美山水之美,颈联写景抒情,尾联抒发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全诗意境深远,情意绵长,富有哲理和诗意。
此诗是作者游览南涧寺而作。首联两句写诗人登上南涧寺冈岭,放眼远眺,只见群山环绕,层峦叠翠,峰峦起伏。诗人感叹自然风光的壮美,不禁要登上山顶,去领略更广阔的风光。
中间两联分别从谢灵运和柳宗元两位诗人的作品中汲取灵感,描绘了他们游历山水的情怀。谢灵运喜游山水名胜,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柳宗元则爱记述边远地区的风土人情。这两联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这种超然物外生活的喜爱。
尾联两句则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情感:看到如此美妙的山水美景,诗人情不自禁地产生了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情怀;他渴望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隐居生活下去,远离尘世的喧嚣,过着宁静淡泊的生活。
此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他对世俗生活的淡薄之意。整首诗结构紧凑、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