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江三十里,独坐忽闻潮。
夜半月初上,秋来木未雕。
鱼龙吹浪近,风雨入城遥。
壮士知何限,茫茫共此宵。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描绘了作者在武林(即杭州)的夜晚所见到的自然景象和感受到的情感。

第一句“离江三十里,独坐忽闻潮。”描述了作者远离江边三十多里的地方,独自坐着时,忽然听到了潮水的声音。这里的“江”指的是钱塘江,潮水的声音在这里显得格外清晰。

第二句“夜半月初上,秋来木未雕。”描绘了夜晚时分,月亮刚刚升起的情景,以及秋天来临,树木还未完全凋零的景象。这里使用了“雕”这个字,可能是为了形容树木在秋风中摇曳的景象。

第三句“鱼龙吹浪近,风雨入城遥。”描述了鱼龙在水面上吹动波浪,以及风雨从远处传来的景象。这里的“鱼龙”可能是指江面上的船只或者水中的生物。

第四句“壮士知何限,茫茫共此宵。”表达了作者对于壮士们的感慨,他们不知道有多少壮士都在这个夜晚共同面对困难和挑战。这里的“壮士”可能是指那些在战斗中英勇奋战的士兵。

这首诗通过对夜晚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感受和对人生的思考。同时,诗中的“潮”、“月”、“木”、“鱼龙”、“风雨”等关键词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