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观成败与兴衰,福有根由祸有基。
不过六十花甲子,酿成天下尽疮痍。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逐句释义”,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内容分析其表现手法及效果,最后指出情感态度,并赏析。“历观成败与兴衰,福有根由祸有基。”诗人用“历观”二字概括自己对古今成败兴衰的观察,认为一切皆有规律可循:“福有根由祸有基”。“根由”指事物的根基,“祸有基”指祸患的根源。诗人用“历观”“福有根由”“祸有基”等词组,表明了自己对历史现象的深刻洞察,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切忧虑。“不过六十花甲子,酿成天下尽疮痍。”诗人以“花甲子”自比,表示自己的年岁已经六十了,但国家却仍然处于战乱之中,到处都充满了疮痍。
【答案】
译文:
我仔细观察过历史的成败兴衰,知道一切都是有原因的。但是国家到了六十岁的花甲之年,还到处充满着战争的创伤。
注释:
①历观:经历。②成败:指国家或政权的盛衰得失。③兴衰:指国家的繁荣或衰落。④福有根由:福报是有其根源的。⑤祸有基:祸患是有其根源的。⑥六十花甲子:指人至六十岁,古人称六十为“花甲”。⑦酿成天下尽疮痍:使天下到处充满创伤。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晚年时所作。诗人以“历观”二字概括了他对古今成败兴衰的观察,认为一切皆有其规律可循;而“福有根由”一句则揭示了他对于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切忧虑。诗中“不过六十花甲子,酿成天下尽疮痍”,诗人以“花甲”自比,表示自己的年岁已经六十了,但国家却仍然处于战乱之中,到处都充满了疮痍。